第536章 神秘的大哥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直到他和张鼠去西北投军,也没见张家老大回乡探过亲,这兵当得比王二宝还惨。

    刘异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洛阳离巩县又不远,张家老大为何从不回家呢?

    刘异知道寻人问牛僧孺没用。

    东都畿防御使这个职位随着东都留守频繁更替,牛僧孺不见得会知道。

    东都留守会更换,但帐下将领不会换,所以刘异直接询问兵马使。

    “张龙?”吕放想了片刻,摇摇头否认:“我们帐中没这个人。”

    刘异表情惊骇,不可置信。

    “你确定?他是太和元年投的军,先做牙兵后来升到牙将,张龙至少在你们东都畿防御使帐下待了十多年。”

    他将已知的张家老大信息详细描述给吕放。

    吕放听完后回道:

    “我在东都畿防御使帐下待了近二十年,期间遇到过几个叫张龙的人,但都不是来自巩县,年龄跟你说的也对不上,而且他们都早退役了,现在防御使大帐中不仅没有牙将叫张龙,连牙兵也没有。”

    刘异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人有点懵。

    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在他头脑中萦绕。

    张鼠不可能骗他,张鼠认定自己长兄就在东都畿防御军中。

    那为何这个兵马使说张龙不在呢?

    假如是张龙诓骗了弟弟们,不可能这么多年没被发现啊。

    刘异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了,这件事简直太诡异了。

    他一路上反复琢磨这个谜题,琢磨到天亮时,已经进入登封县内。

    今天是登封县的八百团结兵与少林僧人对峙的第四天了。

    第一天这些乡兵要冲进少林寺大门时,两名少林僧人抬出一块长方座的石碑。

    碑高一丈,宽四尺。

    碑额上写着七个大字:

    【太宗文皇帝御书】

    这是唐玄宗在开元十六年七月,派遣银青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裴凗,撰文并书丹的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撰写的小作文

    ——《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

    内容是李世民派遣使者前来封赏少林寺时宣读的嘉奖令。

    在乱世之际,佛门大寺雇佣武装或培养僧兵并非少林寺一家独有,但能够在乱世站队勤王的少林是独一份,还为后世留下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大唐建国后,皇帝特批少林寺可以设置营盘,享有僧兵编制,并派人颁发过嘉奖令。

    两名少林僧人抬出这块当年的嘉奖石碑后,直接放倒堵在门前。

    任何人若想进门,只能从石碑上踩踏过去。

    少林方丈也是个狠人,他派人传话给登封县令:

    “此碑正文中第五行有太宗皇帝亲笔行草题写的‘世民’二字,和尚们不如施主熟悉唐律,不知亵渎唐皇是何罪责?”

    登封县令沈师黄被气得现场演绎了教科书级别的气急败坏。

    他掐着腰,比比划划在少林寺大门前口吐芬芳了一整天。

    骂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也没敢往前一步。

    沈师黄围着寺门打转,又不甘心就此下山,于是派人回家传信给自己老婆,寻求破解之法。

    沈师黄娘子是个足智多谋的狠辣妇人,招募团结兵的这事就是她给丈夫出的主意。

    第三天沈师黄娘子回信给他:

    “派团结兵过去将石碑抬走再进入。”

    不能踩踏,那就抢夺。

    沈师黄当即汗颜,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么简单办法他怎么没想到呢?

    沈县令当即派三十团结兵冲上去,抢夺那块石碑。

    他若派不良人和衙役,少林武僧就直接出手开打了。

    可沈师黄派的是团结兵,武僧不能殴打这些乡兵,更不能将石碑交给他们,于是无奈又将石碑给抬回寺中。

    沈师黄见状大喜,正要带人往里冲时,少林住持、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还有会善寺、法王寺、嵩岳寺、上下庐岩寺的一众长老先后走出少林寺大门。

    二十几个老和尚一字排开,盘膝坐在门前。

    他们当着沈师黄和一众乡兵的面往自己身上浇火油。

    少林住持言称若有人胆敢以毁坏佛经佛像为目的闯入少林,他们就以身殉道,当场祭了自己。

    沈师黄摧毁少林寺的大计划再次遇阻。

    他想打砸焚烧寺院是一回事,若真把这群老东西逼死,搞不好会有人追责,尤其里面还有一位会善寺的大德,这和尚在大唐各地均有名声。

    沈师黄再次请教娘子后,命衙役和不良人下山搜集灭火工具。

    等衙役将搜罗到的水囊、水袋、唧筒等再次搬运上山,已经是第四天了。

    这四天沈师黄的人都住在差不多已经清空的会善寺中。

    期间神岳山各寺住持纷纷表示,只要官府不毁坏寺院佛经佛像,他们愿意全部还俗。

    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