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懂事的和更懂事的(1/2)
李瀍正站在兴庆宫勤政楼顶层挑拨郭婵和李太和的关系。
他的视线里的景物越来越暗,等他意识到不对时,李瀍抬头从窗口望向天空。
此刻太阳已经被黑影吞噬了大半。
“天狗食日?”
李瀍不可置信地摇头,不自觉地后退了两步。
“这怎么可能?昊天不会如此待我。”
这是最近一个月的第二次天生异象,上次发生在元宵节那日晌午。
当时没有阴天,天空也没有云彩,太阳就挂在中天,却没有丝毫光泽,人用肉眼可以直视太阳也不会被灼伤。
当时就有百姓私下议论,天生异象是否在警告什么?
有人将那次异象跟去年七月的天子祭天怪事联系在一起,百姓偷偷在传天子无德激怒了上苍。
李瀍之所以卖力宣传这次的太原大捷,就是想向百姓证明昊天仍然眷顾自己,否则太原平叛不可能会取得成功。
哪知今天再次出现异象,还是令人恐惧的天狗食日。
去年的同一天大唐也出现了天狗食日,史料记载如下:
【会昌三年二月庚申朔,日有食之,在东壁一度,并州分也。】
并州就是太原,因为没发生在长安,舆论才没发酵。
可这次怎么办?
大唐人都知道,只有天子德行有亏,才会发生天狗食日。
天狗食日是昊天对人间天子的警告。
唐太宗李世民屠兄戮弟,他当政的头四年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天狗食日。
像贞观元年,还特惠酬宾了两次。
这些都被史官详实记录了下来,李瀍曾亲眼见过。
【贞观元年闰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贞观元年九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太宗登基的第一年上天除了赠送他两次天狗食日,还额外附送了天灾大礼包——干旱。
太宗被吓得诚惶诚恐祭天乞雨。
雨是求来了,不过第二年再次发生天狗食日。
【贞观二年三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这年太宗皇帝为了祈求上天的原谅,颁布了一系列仁德举措,包括:
“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
“诏以去岁霖雨,今以旱、蝗,赦天下。”
太宗又是动用私房钱替天下奴仆赎身,又是大赦天下。
世人都称颂唐太宗是仁爱明君,殊不知他也是为了求得昊天宽宥,被迫成为明君的。
即便太宗如此虔诚,上苍在贞观三年和贞观四年仍是降下天狗食日谴责他,史书记录如下:
【贞观三年八月,已巳朔,日有食之。】
【贞观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李瀍登基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恐惧。
自己不是昊天宠儿吗,昊天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这时宫人已经找到火引,将屋里的烛台全部点燃。
房间重新亮起来后,太皇太后郭婵看到了李瀍眼中的恐惧与困惑。
老太太声音清冷说道:
“安王李溶是你的兄弟,前太子李成美是你的侄儿,算下来陛下手里的亲人性命并不比太宗手里的少。听闻太宗晚年噩梦缠身,经常会梦到李建成、李元吉来向他索命,陛下会做梦吗?”
李瀍脸色阴沉,语气斩钉截铁:
“朕从不做梦。”
他回头向外大喊:“内给事。”
王文干急匆匆走进来。
“陛下。”
“即刻传令,朕要追朝,召五品以上京官一个时辰内重回宣政殿朝议,司天台不分品级,全部要到。”
追朝是皇帝临时有要事要求官员重新上朝的一种制度。
“喏。”
王文干走后,李瀍朝郭婵敷衍施礼告退,他也离开了勤政楼。
朝臣们来到宣政殿时,天狗食月已经结束,人间大地重新恢复明亮。
可朝臣们的心情却明亮不起来。
发生了天狗食日,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李瀍现在心情肯定不美丽,他们很怕成为皇帝的出气筒。
此刻李瀍一脸阴沉地坐在龙榻上,目光冰冷环视这群饱读诗书的废物。
废物们脸色如丧考妣,跟今日早朝状态判若两人。
“诸位爱卿看到刚才的天狗食日了吧?你们有何看法?”
朝臣们能怎么看?
又敢怎么看?
他们一个个默不作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里偷偷祈祷: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都不说话皇帝开始硬cue。
“司天监?”
秦应阑腹诽了句“倒霉”,便应声出列。
“微臣在。”
“朕登基后总共发生多少次天之异象?”
秦应阑赶紧翻一下脑子里的数
他的视线里的景物越来越暗,等他意识到不对时,李瀍抬头从窗口望向天空。
此刻太阳已经被黑影吞噬了大半。
“天狗食日?”
李瀍不可置信地摇头,不自觉地后退了两步。
“这怎么可能?昊天不会如此待我。”
这是最近一个月的第二次天生异象,上次发生在元宵节那日晌午。
当时没有阴天,天空也没有云彩,太阳就挂在中天,却没有丝毫光泽,人用肉眼可以直视太阳也不会被灼伤。
当时就有百姓私下议论,天生异象是否在警告什么?
有人将那次异象跟去年七月的天子祭天怪事联系在一起,百姓偷偷在传天子无德激怒了上苍。
李瀍之所以卖力宣传这次的太原大捷,就是想向百姓证明昊天仍然眷顾自己,否则太原平叛不可能会取得成功。
哪知今天再次出现异象,还是令人恐惧的天狗食日。
去年的同一天大唐也出现了天狗食日,史料记载如下:
【会昌三年二月庚申朔,日有食之,在东壁一度,并州分也。】
并州就是太原,因为没发生在长安,舆论才没发酵。
可这次怎么办?
大唐人都知道,只有天子德行有亏,才会发生天狗食日。
天狗食日是昊天对人间天子的警告。
唐太宗李世民屠兄戮弟,他当政的头四年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天狗食日。
像贞观元年,还特惠酬宾了两次。
这些都被史官详实记录了下来,李瀍曾亲眼见过。
【贞观元年闰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贞观元年九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太宗登基的第一年上天除了赠送他两次天狗食日,还额外附送了天灾大礼包——干旱。
太宗被吓得诚惶诚恐祭天乞雨。
雨是求来了,不过第二年再次发生天狗食日。
【贞观二年三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这年太宗皇帝为了祈求上天的原谅,颁布了一系列仁德举措,包括:
“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
“诏以去岁霖雨,今以旱、蝗,赦天下。”
太宗又是动用私房钱替天下奴仆赎身,又是大赦天下。
世人都称颂唐太宗是仁爱明君,殊不知他也是为了求得昊天宽宥,被迫成为明君的。
即便太宗如此虔诚,上苍在贞观三年和贞观四年仍是降下天狗食日谴责他,史书记录如下:
【贞观三年八月,已巳朔,日有食之。】
【贞观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李瀍登基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恐惧。
自己不是昊天宠儿吗,昊天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这时宫人已经找到火引,将屋里的烛台全部点燃。
房间重新亮起来后,太皇太后郭婵看到了李瀍眼中的恐惧与困惑。
老太太声音清冷说道:
“安王李溶是你的兄弟,前太子李成美是你的侄儿,算下来陛下手里的亲人性命并不比太宗手里的少。听闻太宗晚年噩梦缠身,经常会梦到李建成、李元吉来向他索命,陛下会做梦吗?”
李瀍脸色阴沉,语气斩钉截铁:
“朕从不做梦。”
他回头向外大喊:“内给事。”
王文干急匆匆走进来。
“陛下。”
“即刻传令,朕要追朝,召五品以上京官一个时辰内重回宣政殿朝议,司天台不分品级,全部要到。”
追朝是皇帝临时有要事要求官员重新上朝的一种制度。
“喏。”
王文干走后,李瀍朝郭婵敷衍施礼告退,他也离开了勤政楼。
朝臣们来到宣政殿时,天狗食月已经结束,人间大地重新恢复明亮。
可朝臣们的心情却明亮不起来。
发生了天狗食日,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李瀍现在心情肯定不美丽,他们很怕成为皇帝的出气筒。
此刻李瀍一脸阴沉地坐在龙榻上,目光冰冷环视这群饱读诗书的废物。
废物们脸色如丧考妣,跟今日早朝状态判若两人。
“诸位爱卿看到刚才的天狗食日了吧?你们有何看法?”
朝臣们能怎么看?
又敢怎么看?
他们一个个默不作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里偷偷祈祷: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都不说话皇帝开始硬cue。
“司天监?”
秦应阑腹诽了句“倒霉”,便应声出列。
“微臣在。”
“朕登基后总共发生多少次天之异象?”
秦应阑赶紧翻一下脑子里的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