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伊水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在两岸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穿流而过,其中一段山崖上雕刻着南北长约1公里的石窟雕塑群。

    这些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可谓举世无双。

    这便是龙门石窟。

    伊水中一艘大船行至龙门石窟时,船头一个气质华贵、面容苍白的女子,上身靠着隐囊,怀里抱着一个蓝色瓷枕,仰躺在一张紫竹打造的贵妃榻上。

    李太和望着右岸岩壁上那尊巨大的卢舍那大佛,心中渐渐升起悲凉。

    传说这尊大佛是按她先祖武则天面容雕刻的。

    先祖也曾嫁给父子皇帝,晚年拥有诸多面首,一生经历男人无数,她是否也会像自己一样,有求而不得之人?

    李太和视线转回烟波浩渺的伊水,神情中流露出无限倦怠。

    这时,阿软拿着一张锦被从后面走来。

    “公主,起风了,加个被子吧。”

    李太和任由阿软在自己身上盖上薄被。

    她望着阿软细致的动作若有所思。

    “阿软,你从小就跟着我,从大唐到回鹘,再回到大唐,这么多年了始终也没成个家。”

    “奴婢跟着公主感觉很幸福。”

    “还自称奴婢?我已经放了你的奴籍,此后你就是良民了,我在长安延康坊和东市各给你置了两份产,如此我走后你应该也可以衣食无忧。只是你既无亲人,又无朋友,日后应该会孤单吧?”

    阿软双眼浸泪,呜咽说道:

    “奴婢不会孤单,我决定不回长安了,公主既然想葬在洛阳,我就留在这里给你守墓,每日陪你说说话。”

    李太和长叹息一声。

    “留在洛阳也好,长安太乱了,我总感觉不久后可能迎来风雨满城,在洛阳躲开也好。”

    李太和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伊水,露出浅浅微笑。

    “洛阳是我跟他初遇的地方,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他,那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所以我喜欢洛阳。相对于长安,武皇帝也更喜欢洛阳,我刚才在想,洛阳城是不是也有武皇帝日夜牵挂的人,否则她为何执意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此地?”

    “这……奴婢不知道。”

    李天和淡淡笑了,她本就不指望阿软能给出答案。

    “是不是再强大的女人也会因情所困?我被他气得和亲塞外,最后又被亲人所负,回顾我这一生,真的值得吗?我在乎的人,好像从未在乎过我。”

    她将怀里抱着的瓷枕递给阿软。

    “就让我枕着这个下葬吧,以后也由它来陪我。”

    阿软潸然泪下,哽咽道:

    “公主,你一定会没事的。”

    李太和想安慰阿软不要难过,恰好一阵风吹来,她忍不住咳嗽。

    两下之后便咳出鲜血。

    阿软熟练地掏出巾帕接着,眼泪大朵大朵簌簌落下。

    须臾,李太和缓和一些,止住咳声。

    “公主,我进去给你取药吧,你今日还没喝药呢。”

    见李太和没有反对,阿软转身往船舱走去。

    路上展开被鲜血浸透的巾帕,捂着嘴无声大哭,公主咳血越来越凶了。

    等她端着药碗回到船头甲板时,发现紫竹榻上空空如也。

    “啪”地一声,阿软手里的药碗掉到甲板上,汤水四射。

    “公主~

    “公主……”

    阿软站在船头往下看,大声呼喊。

    “快来人啊,船舱里的出来。”

    船舱里的人听见阿软喊叫,一股脑跑出十几个奴婢和水手。

    “怎么了,阿软阿姊?”

    “公主不见了。”

    众人纷纷往船下水中看,有水手开始脱衣服,准备跳水营救。

    这时阿软蓦然抬头,看见三十丈外一条小舟上有两个人。

    头戴蓑笠的摇桨男子,她看不清长相。

    另一个身穿翠绿长衣的女子好像就是公主。

    阿软当即命令:“不用找了。”

    奴婢们诧异,纷纷疑问:

    “为何啊?”

    阿软望着渐行渐远的那叶扁舟,眼含泪光微笑。

    “公主终于等到了她的少年郎。”

    小舟上李太和正痴痴望着摇桨的男子,悠悠感慨:

    “裴郎,原来你也会老。”

    上次他们在刘异婚宴上重逢时,她并未看见李归的真面目。

    这是她二十五年来真正再次见到李归的脸。

    李太和很想伸手摸摸。

    一眼万年,当年她第一次看见这张意气风发的脸就爱上了。

    “儿子都那么大了,我也该老了。”李归答。

    “裴郎老了也风采俊逸,比少年时还多了一份从容。”

    李归见大船没有追来,便不再划桨,任由小船顺水缓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