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第三卷最后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忱被册封为皇太叔后,太原郭氏最为惊恐。

    郭婵指使侄儿郭仲礼找到李德裕,声称愿意同李党一起拥立皇长子。

    李德裕怼了一句:“早干什么了?”

    见李德裕不接招,他又找到吐突士晔,言明只要不是光王,左金吾卫与郭氏愿意扶持任何一位皇叔登基。

    吐突士晔憋笑回道:“晚了。”

    李忱现在被马元贽派兵严密保护,郭仲礼刺杀无法成行,郭氏此刻才意识到即将大祸临头。

    李瀍改名为李炎后,又熬了二十三天才咽气。

    他驾崩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享年三十三岁。

    右神策军马元贽在他烟气当日率军再往十六宅,将皇太叔李忱迎入宫,于灵前继位。

    李瀍死的当天,王淑君拿出全部财物分送给宫人,又将她们遣走。

    王淑君随后取出白绫,自缢于幄下。

    她兑现了对李瀍的诺言,生生世世永远纠缠。

    全部宫嫔都被王才人对先皇的一片深情感动,纷纷传颂。

    李忱为表彰王才人的节义,追赠她为贤妃,允她将来葬在李炎端陵旁边。

    她就是李瀍最着名的妃子——王贤妃。

    李瀍的皇后郑宸,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等李瀍下葬,好假死出宫。

    她不能假死太早,否则就要跟李瀍一起入土合葬,关注的人太多不容易偷梁换柱。

    负责监修国史的宰相是郑宸堂伯父郑肃,他告诉堂侄女无须担心,保证历史上不会留下郑宸做过李瀍皇后的痕迹。

    新皇登基大典于三月二十八举办,并不奢华,但异常隆重。

    刘异参加完大舅哥的登基大典就休假了,此时安平公主的肚子已经有九个月,他安心在家陪老婆待产。

    他因此错过了大舅哥李忱的第一次朝会。

    会昌六年,四月一日。

    李忱在大明宫宣政殿举办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常朝。

    他在一群太监举着遮遮掩掩的仪仗扇中走进宣政殿,走向龙榻。

    当扇子撤去时,众人发现新皇已经褪去丧服,换了一身裁剪合身的烫暗花黄色常服,头戴黑色幞头,胡子修剪的一丝不苟。

    李忱本就生得俊美,打扮之后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坐在龙榻上像自带光圈。

    朝臣们暗暗诧异,这个真是过去常被人讥笑痴傻愚呆的光王吗?

    上千朝臣在典仪官的唱赞下稽首行礼。

    高位之上的男人以清晰而流利的男中音说道:

    “众卿家免礼,诸卿按班奏对前,朕有道旨意颁布,魏舍人?”

    李忱这句话不长,却令满朝文武震撼得头皮发麻。

    啊????

    光王之前不是结巴吗?

    他现在说话怎么不卡了?

    没听说当皇帝还能治结巴啊?

    此刻中书舍人魏扶已经出列。

    他捧着一卷诏书面对众人宣读:

    “朕以虚薄,才非弘济……今宜式遵旧则,奉上亲母尊号为皇太后,御慈训宫,一依前典……”

    简单说来就是李忱册封自己的生母郑氏为皇太后。

    昨晚魏扶被李忱叫进宫,这份诏书是他连夜现写的。

    魏扶宣读完诏书,朝臣们表情不一,以左金吾卫大将军郭仲礼的脸色最难看。

    新皇登基尊自己生母为皇太后本来没什么,可这对于郭家却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几十年登基皇帝不是郭婵的儿子就是她的孙子,她无论作为太后还是太皇太后,始终都是大唐第一尊贵的女人。

    李忱登基郭婵的尊号不仅要从太皇太后退回到皇太后,她甚至不是唯一皇太后,此后大唐将有两位皇太后。

    魏扶宣读完圣旨,新皇李忱开始出命题小作文。

    “今日朝议,朕想与列位臣公商讨先皇的身后事。”

    李瀍生前没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给自己建陵寝时并没着急,现在即便加紧工期也需要至少四个月才能竣工。

    他的棺椁现在只能放在太极宫停灵,无法下葬。

    不过谥号和庙号需要先拟定出来,以备将来刻碑和祭祀。

    李忱给出议题后,朝臣纷纷七嘴八舌求表现。

    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给先皇拟的庙号是“明宗”,颇具褒奖之意。

    李德裕给出的理由是:

    “先皇政绩卓着,对外战胜了回鹘入侵,对内先后平定了卢龙、泽潞、太原等地藩镇的叛乱。李瀍六年治下大唐也算国泰民安,是以当得起英明君主的庙号。”

    以郑肃为首的荥阳郑氏官员对李瀍恨之入骨,他们主张给先帝拟庙号“武宗”。

    郑颢亲自下场阐述观点。

    “陛下,李太尉适才罗列的并非先皇政绩,而是金吾卫右街使刘异的战绩,几次大战正是先皇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证据。先皇内政中强迫僧尼还俗手段极端,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