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既是开始也是结束(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忱思索,假如他不能杀掉刘异,或许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刘异,李三藏,刘小偷,我们之间为何会变成今天这样?”

    刘异摇头苦笑。

    “李骗子,因为你实在太聪明了。”

    聪明过头了。

    李忱生性多疑,比历任皇帝都擅长权谋。

    他登基不满五年,已经罢免过李回、郑肃、卢商、崔元式、韦琮、马植、周墀七位宰相了。

    李忱对人只要稍有怀疑,便立即更换。

    像宰相周墀个性直率,以不避权贵、直言敢谏着称。李忱就因为周墀在收复河湟的问题上看法与他不一致,便将周墀罢相。

    李忱最喜欢的女婿郑颢曾当他面感慨:

    “周墀以直言入相,亦以直言罢相。”

    意思你当初就是看中周墀敢于直言才擢拔他为宰相,现在怎么又嫌弃他敢于直言了呢?

    此外,李忱为加强皇权,他治下各藩镇节度使严格执行每三年一轮换。

    如此虽避免了节度使与藩镇兵将关系过于亲厚而导致拥兵自重,却也致使各藩镇战斗力整体下降。

    每到用兵之时就会发现各藩镇主帅与将领之间没有默契,作战时很难协同。

    收复与吐蕃相邻的五州时,这个问题就已经开始显露,要不是那几州旧唐人主动投降,他们未必能打得下来。

    刘异讥讽李忱太过聪明,认为大舅哥最大问题就是虽一心想当明君,却不敢改革,李忱绝不做危及皇权的事。

    刘异曾跟大舅哥建议过普及全民义务教育问题,李忱当时听完欲言又止。

    后来刘异才知道李忱是不想因此得罪天下士族。

    若按刘异的提议,大幅提高普通百姓的受教育机会,士族的成材率必然会下降。

    这项政策只要一提出来,必定会遭到全体士族联手反对。

    李忱害怕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甚至没将刘异就此事正式提交的奏疏拿到朝堂上讨论过。

    刘异知晓后,登上乐游原对着南方深鞠了三个躬。

    他杀黄巢时许下的诺言,估计在李忱这一朝是没法兑现了。

    刘异当时已经感觉到自己跟大舅哥之间分歧颇大。

    此刻,李忱回想他与刘异从巩县初识,到长安相知,最后竟走到如今境遇,不自觉眼角微湿。

    他语气沉重道:

    “刘异,若你能助朕收复陇右,朕答应你,只要李归不正式举兵反唐,我便不再通缉你他,放他一马。”

    “好,咱们一言为定。”

    交易达成后,两人开始商讨细节。

    李忱问:“这次攻打吐蕃,你需要带多少兵马?”

    “陛下准备了多少军资?”

    “泽潞战事结束后,李德裕于会昌五年九月申请设立‘备边库’。他令户部每年必须入库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盐铁使每年入库钱帛十二万缗匹,此后每年三分减其一。凡诸道所进奉助军财货皆入备边库收纳,由度支郎中主管,以为收复吐蕃侵占河陇之地军资。到去年十月,鉴于河湟三州七关已经降唐,朕便将‘备边库’名字改成‘延资库’,目前延资库中有银钱六十二万缗匹可用军资。”

    刘异心中嘲笑,李忱不认可李德裕的功绩,连人家给备边库起的名字都要改掉,可现在用的钱财还不是李德裕当时为收复陇右未雨绸缪储备下来的。

    刘异语气坚定回道:

    “钱我全要了,兵一个不用,我孤身入吐蕃。”

    李忱满脸震惊。

    “刘异,你莫要戏言。高宗时大非川之战,吐蕃出动了四十万兵力对战唐军,玄宗时期吐蕃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对战唐军,德宗时期吐蕃出动了二十多万大军对战唐军,朕现在估算不出吐蕃具体有多少兵力,但论恐热与尚婢婢的兵力加起来肯定超过二十万,你不带一兵一卒孤身入境,肯定九死一生。”

    吐蕃一直是大唐的梦魇。

    大非川之战,名将薛仁贵被打得全军覆没。

    唐代宗刚继位,吐蕃就攻入长安,一路烧杀抢掠,吓得唐代宗仓皇逃跑。

    相对于回鹘,吐蕃一直是更强悍的外敌。

    刘异回道:“吐蕃许多地域处于高原,为了收复陇右后吐蕃再无能力反扑,我打算顺便去逻些城(拉萨)搅一搅,你知道有个名词叫高原反应吗?”

    李忱摇头。

    刘异简单解释:“平原士兵是无法在高原作战的,我带再多的人过去也是送人头。”

    若只去甘肃、青海、新疆还好,到了拉萨他连自己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心里都没底。

    李忱听得似懂非懂,问道:

    “可你一个人如何收复陇右?”

    “有你那六十二万缗匹钱财,应该够我在当地招兵买马了,打吐蕃必须用当地人。”

    “如果真能不费大唐一兵一卒收复陇右,刘异,你居功至伟,朕代表大唐历代先王感谢你。”

    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