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不来大唐当牛马,来了大唐还当牛马,白来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楚带着胡勇,顺着田地,一路走到了潏水。

    程处默和秦怀道牵着马,跟在两人后面。

    大哥在交代明日的工程,他们插不上话。

    大水波涛。

    生生不息。

    有风吹来,便裹挟着巨量的水雾,撞到身上,凉爽无比。

    “胡勇,记住了么?”

    “就沿着我们走过来的路,修建一条沟渠,只要这条沟渠修建完毕,两侧的大量田地,不仅是你们开垦出来的熟田,就是那些荒地都会变成上好的水田。”

    “只要这条沟渠贯通了,便会盘活这片土地,后面只需要如法炮制,这片土地会焕发出恐怖的生命力。”

    张楚伸了个腰,笑道。

    胡勇抿了下干裂的嘴唇,望着宽阔的潏水,脸上带着犹豫:“主人,你的想法是不错。”

    “可,可是主人你也知道,我们后面的土地是比潏水高的。”

    “如果能挖出一条沟渠就能灌溉,我们这里也不至于,如此穷困!”

    “这片地方也不会等不到主人你挑选。”

    胡勇挠挠头。

    他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下主人,不然,白白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和力气。

    修建沟渠,这并不难想。

    但关键是,如果真的那么简单,只需要修建一条沟渠就能灌溉土地,正如他所说,这里的土地早就被人抢光了。

    “是啊大哥。”

    “水,顺流而下,从未有过流向高处的道理。”程处默沉声道。

    张楚笑笑:“用水车不就行了么?”

    “记住,沟渠用不着连接河岸,我要搭建一条从水车至沟渠的水流通道,把河水注入沟渠中。”

    张楚说的很随意。

    胡勇嘴角抽了抽,他突然觉得主人想的真的是太天真了。

    “主人,用水车来灌溉这么多土地,得是多大的水车,又得用多少人日夜转动水车?”

    “这·····”

    “不可能的主人,之前不是没有人计算过,最后断言,绝对不会赚钱,全都是赔本。”

    胡勇慌忙再道。

    张楚却没有再解释。

    大唐的水车,想要向高处提水,全都是依靠着人力或者蓄力,但,这一点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筒车!

    这可以说是水车的最终进化体了。

    南宋张孝祥《竹车》有云: “转此大法轮, 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功效显着,较人、畜力翻车为优。”

    以至于到了后世现代,一些地方还有这种构造水车使用。

    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只要条件允许,成本,效率等等,远胜于用现代发电机或者内燃机带动水泵,这是连绵千年百姓智慧的结晶,可不是一般东西能媲美的。

    用在神仙岔这里,可以说正正好!

    大水,阔地!

    筒车几乎就是为这种地方而生!

    但,现在给他们说,估计都是一头蒙,对于没见过的东西,大唐人的接受能力完全比不上现代人。

    所以,张楚懒得多费口舌。

    “这些你就不用管了。”

    “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告诉百姓,但凡上工者,一人一天八文钱,若是能连续上工一个月而不间断者,后面会折算成一天十文钱,最后一天补齐。”

    “男女不限,但太老的或者太小的也不能要,最少得有工作能力。”

    “我不是开善堂的好人,懂?”

    张楚想了下,给出了一个他认为很合理的工钱。

    其实这个工钱,很不错了,可以说称之为很好。

    贞观七年,连年征战和天灾,每担粮食差不多是七八十文,换算下来,一斗粮食差不多就是八文钱。

    也就是说,神仙岔的百姓在这里干一天活,就能得到一斗粮食。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没有损耗的换算。

    每担七八十文这是朝廷出的铆定价格,坊市所售卖的粮食价格则是要高一些,但,八文钱不买米,而是买高粱买粟这些粮食还是足够的。

    说实话,这样的价格,就算是在最农忙的时候,城中每个贵人家的短工工钱也达不到。

    而且,高工价并不是全年才有,一年也就那么最多一个月,其余农闲时分,差不多一天才不过三四文罢了。

    即便如此,百姓还都是趋之若鹜。

    可见张楚的价格之高,不过,张楚还是有其他目的的。

    胡勇咽了口唾沫:“一天,八文?连续三十天,能达到一天十文?”

    “主人,这是真的么?还男女不限?”

    张楚点头:“我没有必要骗你们。”

    “当然,这个价格,只对于神仙岔的百姓,其他庄子的百姓要来做工,也可以,但必须要减,每个人,四文钱。”

    “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