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让自己送李渊上路?长孙皇后:张楚,陪葬!(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长孙皇后之名望,谁敢在背后传闲话?

    这是全大唐都公认的事情。

    长孙皇后就是神圣的化身,一切腌臜的事情,和长孙皇后都沾不上半点关系。

    张楚迈着五方步,耳鼻观心的走进了立政门。

    这五方步是吴娘特意训练的张楚,说是大唐官员都这么走,更别说自家郎君还是国子监祭酒,这个大唐规矩最大的地方。

    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然少不了让人指指点点。

    原本张楚嗤之以鼻,但自从学会后,张楚确实觉得,这五方步走起来,确实好看。

    如果能把自己身上的红袍换成紫袍,那么就更好看了。

    经过平坦的广场,张楚再一次走向了汉白玉铺就的台阶。

    “臣,张楚,拜见长孙皇后!”

    张楚同样站在自己第一次进入长安时的那个位置,竖起双手的大拇指,重叠于一起,冲大殿内的长孙皇后喝道。

    长孙皇后正抱着小兕子玩耍。

    脚边,还跪趴着一个鼻涕冒泡的小家伙。

    “进来吧。”长孙皇后头也没抬。

    张楚走进去,站的笔直,只是脑袋低垂,眼睛则是打量着在地上趴着的鼻涕虫。

    若是猜不错,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

    长孙皇后把手中的小兕子交给了女官。

    又有两位女官走进来,把李治抱走了。

    “小郎君,可知道为何突然宣你入宫么?”长孙皇后斟了杯茶,起身,端给了张楚。

    张楚受宠若惊,赶忙接过来:“谢皇后娘娘,下官,不知。”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如今太上皇的情况,很不好。”

    “刚刚本宫陪着陛下前去探望,太上皇已如风烛残年,眼看着这个冬天都撑不过去了。”

    张楚静静听着,不过心里却是补充了一句。

    还得两年。

    但这话,他是万万不敢说的。

    “太上皇万福安康,肯定会没事的。”张楚低声道。

    “这话,听听就行,若是谁信了,才是大傻子,人,总是逃不过生死二字。”长孙皇后摇摇头:“太上皇最近好像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唯独你,能让他老人家暂时精神些。”

    “太上皇对你有兴趣。”

    “所以,这才是陛下下令,召你进宫的原因。”

    长孙皇后站到了大殿门前,望着晴朗的天空,神情有些黯然。

    张楚眨眨眼:“陛下是想要让臣······”

    只是这话还没说完,长孙皇后颔首,打断了张楚:“去陪一陪太上皇,让他老人家在最后一程,能有个人陪着,你知道的,陛下和太上皇的关系······”

    “虽是父子,虽说也过去了那么长时间,但,裂痕太大,压根无法真的修补。”

    张楚目光闪了闪,沉思片刻,倒吸了口凉气,有些不敢相信的再确认道:“皇后娘娘,陛下是想要让我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好开心的上路?”

    长孙皇后点点头:“善。”

    张楚赶紧把茶杯放到了桌上,脸色凝重:“还请皇后娘娘告知陛下一声,臣,定然不辱使命,让他老人家没有遗憾的开心上路。”

    “去吧。”长孙皇后欣慰:“本宫已经派人去传唤青雀,你在门外稍等会,青雀会带小郎君前往大安宫。”

    张楚躬身告辞。

    站在立政门外,手指轻轻摸着怀中的酒袋。

    陛下让自己送李渊最后一程,好开心上路。

    大唐没有安乐死,但,若是能醉死于中庭,这已经是张楚能想到的最开心的办法了。

    哎!

    看来李渊终究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啊。

    张楚叹息一声,双眸低垂,虽说自己很不愿担任这件事,可陛下终究是陛下,他的旨意,谁能躲过去?

    只希望陛下善后的手段能够高明,总不能真的给自己安一个大黑锅吧。

    让自己背上谋杀太上皇的罪名!

    想一想历史上李渊之死,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不免张楚心安。

    虽说早死两年,但,对于大唐,对于李世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可惜了长孙皇后。

    来的时候,还想着能不能帮助长孙皇后躲过这一劫难,却万万想不到啊,自己亲手要提前两年送长孙皇后离世?

    不对!

    长孙皇后如此嘱咐自己,不像是能因为李渊之死而悲伤过度的样子啊。

    这夫妻俩,好像没有一个好人啊。

    张楚感慨。

    也就在这时。

    “师父!!!”

    不一会儿,青雀提着长袍,疯狂冲了过来。

    小脸红扑扑的。

    汗珠淋漓。

    这会正是日头,太阳虽说没有夏日那般毒辣的感觉,但还是很暖。

    剧烈运动很容易出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