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提炼精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楼上,

    陈去病跟李远策看到这一幕,既感觉欣慰的同时,又有些哭笑不得。

    领民们如此积极的响应扩军,就证明他们对陈去病这个领主十分拥戴,愿意为他这个领主效力,上阵杀敌。

    更直白一点来讲,就是民心可用。

    不过也正是因为人太多了,反而成烦劳。

    “少主,人太多了!”

    李远策指着城楼下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征兵处。

    陈去病回头撇了他一眼,“行了,本君知道你在偷着乐,但人数是定好的,最多一千五,不能超过这个数。”

    “啊?”

    李远策十分惋惜,“少主,这么多人愿意加入城卫军,为何不多扩充一些?”

    “本君倒是想将城卫军扩充至一万,乃是数万!”

    陈去病没好气道:“我们领地的人口拢共才一万多人,要是全都扩充到城卫军中。那石屋的修建,石料开采,打造武器,都由你去做吗?”

    李远策在听到前半句时,眼睛散发出十分明亮的光,但是听到后面是,顿时像是个泄了气的皮球。

    跟着弱弱的说了句,“属下也没想着扩充一万人,五千就好。”

    两人站得近,即便李远策说得很小声,依旧被陈去病听了个真切。

    不过陈去病也没多说,而是在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将所有青壮都扩充至城卫军中,

    平时依旧可以当做是工人,正常去上工。

    到了战士,就全民皆兵。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脑海停留了两秒,就被抛了出去。

    不现实!

    兵是兵,民是民。

    不可能说青壮加入了城卫军,就能具备城卫军的战力。

    加入之后,需要日复一日的长时间操练,才能让普通领民具备战力。

    其次就是军纪,

    城卫军在经过长时间的操练之后,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普通的领民却不行!

    不要小看军纪,有的时候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远比武器装备更加重要!

    正是考虑到这两点,让陈去病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不去发展领地,而是将所用人都拉去操练,用空间产出来支撑。

    这一点陈去病更没想过,

    那样就会失去了根基,

    一旦没了根基,军队也不会长久。

    好比农民没了地,吃饭都还得需要去购买粮食。

    “少主,眼下该如何?”

    李远策的话讲陈去病从沉思中来了出来。

    片刻之后,

    陈去病想到了一个办法,“提高加入城卫军的要求,低于十五岁,或是高于二十五岁的人,不允许加入城卫军。”

    李远策闻言,当即附和,“此法甚秒!”

    说着,就噔噔噔的跑下城楼,前去征兵处。

    不过片刻,

    人群中的小老头,和中年汉子们纷纷失望的散开。

    可是人数依旧不见减少。

    无奈之下,李远策只好再次跑上城楼。

    “少主,人数依旧很多。”

    “我看到了!”

    陈去病语气发狠,“那就就行提高要求,高于二十三……”

    “不!”

    “高于二十二岁的人,不允许加入城卫军。”

    李远策再次蹬蹬的跑下楼,走到征兵住,将要求说了一遍。

    围拢起来的人顿时少了一半。

    城楼上的陈去病见了,这才松了口气。

    “我还就不信,本君治不了你们这群刁民!”

    征兵的过程自然不是如此简单,在登记之后,还需要进行挑选。

    挑选的要求,一个是身高不能太矮,再有个就是视力。

    用现代化一点的说法来说,就是红蓝色盲。

    整个过程足足进行了三天,

    才从青壮中挑选出了合适的人选。

    不过人数有些超标,原本只需要一千五,但是经过挑选之后,多出了七百。

    也就是说满足的人树有二千二!

    李远策自然是想将所有人都扩充到了城卫军中,

    却被陈去病拒绝,

    无奈之下,

    李远策只好再次进行挑选,筛选出了七百人出去。

    到了第四天,征兵才彻底结束。

    接下来就该对扩充的一千五百人进行新一轮的挑选,以此进行兵种分类。

    如:

    眼力好,臂力大的人适合当弓箭手,或是弓弩手。

    体型健硕,力气大的人,可以去当刀甲兵。

    在比如跑得快,又机灵的人,可以当做探子来进行培养。

    不过这一切都有李远策,和赵平几人亲自负责,倒是不用陈去病操心。

    眼下陈去病正在琢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