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西城工坊2(1/2)
人力手工缝补可不是自动化的机器,只需要将布放到机器里面,一分钟就能突出几百个口罩来。
是需要人拿着针线,一下接一下的缝补。
也就是常说的一针一线。
两者之间的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了,
陈去病也没想过继续让口罩的产量提升。
一天三百个口罩,十天就三千个,一个月就九千个。
不到两个月,就能让口罩达到饱和的程度。
所以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提升产量。
同时陈去病还需要想办法让妇人们去缝补新的东西。
比如,
衣物,
再比如,
手套。
“林嫂,你们可会缝补衣服?”
妇人姓林,旁人都叫其林嫂,陈去病也跟着这么叫。
“领主大人,这个使不得啊,可万万不敢这么叫小民啊。”
林嫂听到领主大人叫自己林嫂,即高兴,又惶恐。
毕竟她一个黄脸妇人,如何当得起领主大人称呼一声嫂。
即便这声嫂不是代表实际意义。
“为何?”
陈去病不解。
林嫂说,“您这么叫,小民承受不起啊。”
“一个称呼而已,有什么承受不起的?”
陈去病挥挥手,“以后我就这么叫你,要是有人敢说什么,就让他来找我。”
说完,又多问了一遍 ,“你们可会缝补衣服?”
林嫂听陈去病如此说,心中惶恐去了大半,只剩下了高兴。
嘴上还忙不迭的说,“回领主大人问,我们这里的人都会缝补衣物。”
“好!”
陈去病当即道,“以后你们不用紧着口罩缝补,可以匀一些人手出来缝制衣服,还有手套。”
“手套?”
林嫂有些迷惑,“领主大人,这手套是何物?”
陈去病斟酌了下用词,“你可以将手套理解为像是带在手上的东西,好比衣服,能让我们保暖时,还能避免蚊虫叮咬。
手套则是可以起到保护手的作用,平时做工,尤其是开采石料,修建石屋时,都可以用手套来保护手不被磨损。”
“想来磨损是什么意思你也不懂,总之就是带了手套之后,不论是开采石料,还是修建石屋,都不会让手起血泡。”
解释了好一通,林嫂才明白手套是什么。
不过紧跟着又有了新的疑惑,“领主大人,这手套该如何制作?”
“简单!”
陈去病说道,“你只需要张开五指,然后将手放在布料上,再沿着手的大小裁剪出两块布来,再用针线进行缝合。
缝合完之后,再进行翻面即可。”
陈去病在说话的同时,还亲自上手示范。
裁剪出两块布,然后让随手指了一个妇人,让妇人来进行缝合。
妇人的手十分灵巧,很快就缝好了一个指头。
陈去病拿过来,翻了个面,将大拇指塞了进去进行示范了,“后面只需要将另外四个指头缝制好,再翻面,手套就算缝制成了。”
“原来如此!”
林嫂,包括一旁的妇人们都露出恍然的神情。
见状,
陈去病也不在盯着妇人缝合手套,而是来到后院,看了一下两台机器。
一台纺纱机,一台纺织机。
纺纱机的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羊毛,或者棉花放到机器上,然后踩动脚踏板,就能自动进行纺纱。
倒是纺织机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需要挂经纬线,用穿梭机来回穿梭。
“一天能织多少补出来?”
林嫂忙回答,“回少主,这机器是分人轮流上去操作,一天下来能织出十方布来。”
“十方布……”
陈去病换算了下,一方其实就是一平米,十方就是十平米。
一天十方,差不多四天就能织出一匹布来。(一匹布是46.66平米)
这个速度绝对算得上是快的。
正常来说,一台织布机的效率一天下来也不过是三到四方区间。
眼下这台织布机效率翻了一倍还多。
“不错,继续保持这个效率,后续我会看情况再让人制作几台纺织机和纺纱机出来。”
陈去病心中有了想法,纺织机的效率,让他看到布匹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要是多几台纺织机和纺纱机,纺织出来的布完全能够得上领地的消耗。
“工坊这边全都交给你看着,需要棉花,苎麻,可以找正叔。
要是需要人手,会是需要对工坊进行扩建,可以去东城找李先生。”
陈去病顿了下,又说,“至于你们的工分……”
一听工分,林嫂的目光顿时亮了起来。
不仅
是需要人拿着针线,一下接一下的缝补。
也就是常说的一针一线。
两者之间的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了,
陈去病也没想过继续让口罩的产量提升。
一天三百个口罩,十天就三千个,一个月就九千个。
不到两个月,就能让口罩达到饱和的程度。
所以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提升产量。
同时陈去病还需要想办法让妇人们去缝补新的东西。
比如,
衣物,
再比如,
手套。
“林嫂,你们可会缝补衣服?”
妇人姓林,旁人都叫其林嫂,陈去病也跟着这么叫。
“领主大人,这个使不得啊,可万万不敢这么叫小民啊。”
林嫂听到领主大人叫自己林嫂,即高兴,又惶恐。
毕竟她一个黄脸妇人,如何当得起领主大人称呼一声嫂。
即便这声嫂不是代表实际意义。
“为何?”
陈去病不解。
林嫂说,“您这么叫,小民承受不起啊。”
“一个称呼而已,有什么承受不起的?”
陈去病挥挥手,“以后我就这么叫你,要是有人敢说什么,就让他来找我。”
说完,又多问了一遍 ,“你们可会缝补衣服?”
林嫂听陈去病如此说,心中惶恐去了大半,只剩下了高兴。
嘴上还忙不迭的说,“回领主大人问,我们这里的人都会缝补衣物。”
“好!”
陈去病当即道,“以后你们不用紧着口罩缝补,可以匀一些人手出来缝制衣服,还有手套。”
“手套?”
林嫂有些迷惑,“领主大人,这手套是何物?”
陈去病斟酌了下用词,“你可以将手套理解为像是带在手上的东西,好比衣服,能让我们保暖时,还能避免蚊虫叮咬。
手套则是可以起到保护手的作用,平时做工,尤其是开采石料,修建石屋时,都可以用手套来保护手不被磨损。”
“想来磨损是什么意思你也不懂,总之就是带了手套之后,不论是开采石料,还是修建石屋,都不会让手起血泡。”
解释了好一通,林嫂才明白手套是什么。
不过紧跟着又有了新的疑惑,“领主大人,这手套该如何制作?”
“简单!”
陈去病说道,“你只需要张开五指,然后将手放在布料上,再沿着手的大小裁剪出两块布来,再用针线进行缝合。
缝合完之后,再进行翻面即可。”
陈去病在说话的同时,还亲自上手示范。
裁剪出两块布,然后让随手指了一个妇人,让妇人来进行缝合。
妇人的手十分灵巧,很快就缝好了一个指头。
陈去病拿过来,翻了个面,将大拇指塞了进去进行示范了,“后面只需要将另外四个指头缝制好,再翻面,手套就算缝制成了。”
“原来如此!”
林嫂,包括一旁的妇人们都露出恍然的神情。
见状,
陈去病也不在盯着妇人缝合手套,而是来到后院,看了一下两台机器。
一台纺纱机,一台纺织机。
纺纱机的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羊毛,或者棉花放到机器上,然后踩动脚踏板,就能自动进行纺纱。
倒是纺织机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需要挂经纬线,用穿梭机来回穿梭。
“一天能织多少补出来?”
林嫂忙回答,“回少主,这机器是分人轮流上去操作,一天下来能织出十方布来。”
“十方布……”
陈去病换算了下,一方其实就是一平米,十方就是十平米。
一天十方,差不多四天就能织出一匹布来。(一匹布是46.66平米)
这个速度绝对算得上是快的。
正常来说,一台织布机的效率一天下来也不过是三到四方区间。
眼下这台织布机效率翻了一倍还多。
“不错,继续保持这个效率,后续我会看情况再让人制作几台纺织机和纺纱机出来。”
陈去病心中有了想法,纺织机的效率,让他看到布匹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要是多几台纺织机和纺纱机,纺织出来的布完全能够得上领地的消耗。
“工坊这边全都交给你看着,需要棉花,苎麻,可以找正叔。
要是需要人手,会是需要对工坊进行扩建,可以去东城找李先生。”
陈去病顿了下,又说,“至于你们的工分……”
一听工分,林嫂的目光顿时亮了起来。
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