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庄子上的识字班要启动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西瓜的后续怎么样了,沐以安没去打听。据说,大历朝的西瓜是从番外传过来的,至于番外在哪,沐以安也不清楚。

    她把西瓜种植的步骤,注意事项,肥料的制作,完完整整的写了下来,让江书韵誊抄一份。

    “行,你放着,我找时间抄两份,给山长送过去。”

    “行,交给你了。对了,现在麦子也收完了,你的识字册子什么时候推广啊?”

    沐以安想起识字册子的事情,现在孩子不忙了。

    “这几天就准备开始了,我让李立去统计人数了。

    先以佃户家的孩子为主,看看能有多少。

    许五和许安会协助李立,他俩一起,应该没问题。”

    “也行,许安能张罗事,他以后会慢慢接手许五的活。庄子上,不能没有可靠的人,这是咱们的根基。”

    沐以安让李管家观察了许家三兄弟,许安最适合留在庄子上。

    “嗯,不管以后孩子们走去哪里,咱们俩,就留在这边。”

    “嗯,这的气候宜人,适合养老。”

    沐以安也同意,孩子嘛,想走多远就走多远。

    她们不会把孩子们拘在身边,让儿孙承欢膝下,没必要。

    他们之前都没想过自己会有孩子,这一切都是意外。

    孩子长大了,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就让他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夫妻两个,选择性忘了,家里还有两个不会爬的小人,就想着以后退休的生活了。

    最起码,也要十多年以后呢。

    接下来的日子,沐以安忙着查看林地里的黄芪,果树的生长情况。

    林地栽的是苹果树和梨树,还有一些葡萄藤,就是不知道这些水果的口感如何。

    现在果树还小,怎么也要等三年,挂果了,才清楚。

    但是这期间的管理不能忽视,最起码的松土,施肥,捉虫,这些都要做的。

    林地里养着鸡,鸡粪就是天然的肥料。

    庄子上上千亩地,需要的肥料很多。幸好,有养殖场,那边有好几个堆粪池子。

    沐以安根据记忆中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粪肥发酵。

    一般粪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能发酵好。

    不过,现在庄子上的粪肥,够所有田地用了。

    别的不说,那么多猪呢,猪是能吃能拉的动物。

    每天在庄子上转转,看着自己打下的这片田地,心情还是挺美的。

    沐以安这边忙着自己的事情,江书韵那边,李立已经把庄子上五十多家佃户的情况摸清楚了。

    晚上,外院的书房里。

    “老爷,我和许安哥走访了五十三户佃户家,记下了他们的基本情况。

    五十三家佃户,未成亲的孩子一共有一百六十八个,三岁以下的四十八个,十二岁以上的六十个。

    这五十三户人家,基本都不识字,孩子们也没有去学堂。”

    李立说完,把自己记录的东西,递给江书韵。

    “老爷,都在这里,我和许安哥分着记录的。这是我整理后的信息,基本没有出入。”

    “李立,许安,你俩做的不错,辛苦了。”

    江书韵先给予表扬,两人做的很细致。

    好几篇纸,每家有几个孩子,大概的收入,家里有没有生病的人,都做了简单的说明。

    江书韵觉得他们做的这份记录,应该比衙门里的记录都要详细。

    “李立,许安,你们把这些孩子,分成不同的批次。

    选一个不忙的时间段,让他们来庄子上,你俩负责教会他们怎么使用这本识字册子。”

    “老爷,那书呢,一人一本吗?”

    李立觉得那样的话,以后学的人多了,书册的支出会很大。

    “不能一人一本,五人一本,让他们自己组队,最好是住的近的,方便一起学习。

    和他们说好了,书册是借给他们看的,要爱护好,不能弄破了。

    弄坏了,是要赔偿的。

    最开始,每三天,抽查他们的学习进度,哪怕每天只能记住两三个字也可以。

    如果是那种不认真的,觉得识字没用的,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江书韵想帮助值得帮助的人,这时代,能读书识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只是提供一个机会,有心的,不怕吃苦的,就能学到东西。

    不想学的,觉得辛苦又没用的,他也不强求。这又不是九年义务教育,非得让他们学习不可。

    制定好规则,能遵守的,那就给他们识字的机会。

    不能遵守的,那就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李立和许安记下老爷说的话,回去制定规则。

    这段时间,他们要住在庄子上,江书韵不用李立陪着去书院,有魏东一个就够了。

    李立和许安动作就做出了相应的规则,也选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