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还把骨灰给扬了!(3/6)
不提个人诉求,而是说起了儒家的存亡。
吴伯宗为状元,家学渊源,那自然也是正牌的读书人。
如今的皇帝朱元璋,不亲近文人,是许多人都为之痛苦之事。
许许多多的读书人,还有文臣,都怀念儒教大兴的年代。
想要找到一个尊重他们读书人的皇帝,更想要维护儒家的正统。
毕竟只有儒教大兴,维持正统地位,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日子将会变得好过。
而吕本所说的,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的帝师,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件极大的诱惑。
他知道,自己若是教导了朱允熥,而朱允熥今后真的成为了皇帝,作为帝师的自己地位肯定超然!
甚至于还能凭借着这个身份,施加对于第三代皇帝的影响力。
用来完成自己的抱负。
“不行,我没有这个能力。”
吴伯宗摇头拒绝。
吕本道:“不,你有这个能力。
不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都非你莫属。
这件事,事关儒教存亡,会有很多人一起出力。
伯宗你来教导合情合理,我们才会放心……”
……
一个时辰之后,吕本从吴伯宗这里离去。
吴伯宗亲自把他送到门口。
返回的路上,吕本的脸上带着笑意。
经过这一番的诉说,吴伯宗还是难以拒绝这个天大的诱惑。
答应要试一试。
当然,吴伯宗的理由,是为了儒教之兴亡。
不是他今后想要成为帝师。
吕本也连连点头,表示他明白。
全是为了儒教兴亡,和别的无关。
可吕本在远离吴伯宗之后,脸上的笑意,却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因为只有他知道,不论是韩成还是朱允熥,都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得天花而死!
吴伯宗不管能不能教导朱允熥,都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可他还是在努力忽悠,让吴伯宗为这件事情而努力。
他自己也会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去做这件事儿。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更完美的,把自己从之后将会发生的、朱允熥以及韩成之死,所带来的巨大风波当中,给摘的干干净净。
让人怀疑不到自己的头上来。
毕竟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可是一直和人一起,谋划着给朱允熥换老师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又怎么可能会对朱允熥下毒手?
怎么可能会希望朱允熥死?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把如今朝堂的水搅得更浑。
把朱元璋等人更多的注意力,给吸引到朝堂之上。
这样的话,更加有利于接下来他这边,和自己女儿相互配合着,利用天花把朱允熥还有那韩成,都给解决。
这些才是吕本的真正目标!
而吕本离开之后,吴伯宗却是带着一些兴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越想,越觉得吕本所说的事情,是真的很可以!
同时也为吕本的深明大义,而不断感慨着。
吕本真够可以的,一心为了儒教之兴亡,连他的外孙能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都没有那么上心。
这可当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吕本在离开吴伯宗这里之后,想了想,又做出了一些安排。
既然要做戏,那自然要尽可能的把戏做全套,争取更多的人,一起为此事努力才行……
而这个时候,坤宁宫中,韩成和朱元璋之间的谈话也在继续。
“岳父大人,我所说的补充办法,就是教育。”
此时韩成已经将碗里最后的一口饭,给彻底把吃完。
放下碗筷,望着朱元璋说道。
教育?
韩成这话说出来之后,不论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都不由微微愣了一下。
很显然是没有想到,韩成所说的补充,竟然是这个。
“教育是重中之重。
岳父大人之前不还说,科举所选拔出来的这些官员,之前只学四书五经,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的治国理政这些,懂的倒是不多。
所以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华而不实。
岳父大人觉得他们,非常不好用吗?
真的说起来,让那些通过科举出来的孔孟门徒,先去做胥吏进行历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真正的根本,不在那上面,而在于教育上。
既然这些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初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
那为什么不在开始学习之时,就传授他们这些呢?
把这些相关的知识教给他们,今后再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用起来岂不是要顺手的太多?
吴伯宗为状元,家学渊源,那自然也是正牌的读书人。
如今的皇帝朱元璋,不亲近文人,是许多人都为之痛苦之事。
许许多多的读书人,还有文臣,都怀念儒教大兴的年代。
想要找到一个尊重他们读书人的皇帝,更想要维护儒家的正统。
毕竟只有儒教大兴,维持正统地位,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日子将会变得好过。
而吕本所说的,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的帝师,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件极大的诱惑。
他知道,自己若是教导了朱允熥,而朱允熥今后真的成为了皇帝,作为帝师的自己地位肯定超然!
甚至于还能凭借着这个身份,施加对于第三代皇帝的影响力。
用来完成自己的抱负。
“不行,我没有这个能力。”
吴伯宗摇头拒绝。
吕本道:“不,你有这个能力。
不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都非你莫属。
这件事,事关儒教存亡,会有很多人一起出力。
伯宗你来教导合情合理,我们才会放心……”
……
一个时辰之后,吕本从吴伯宗这里离去。
吴伯宗亲自把他送到门口。
返回的路上,吕本的脸上带着笑意。
经过这一番的诉说,吴伯宗还是难以拒绝这个天大的诱惑。
答应要试一试。
当然,吴伯宗的理由,是为了儒教之兴亡。
不是他今后想要成为帝师。
吕本也连连点头,表示他明白。
全是为了儒教兴亡,和别的无关。
可吕本在远离吴伯宗之后,脸上的笑意,却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因为只有他知道,不论是韩成还是朱允熥,都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得天花而死!
吴伯宗不管能不能教导朱允熥,都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可他还是在努力忽悠,让吴伯宗为这件事情而努力。
他自己也会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去做这件事儿。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更完美的,把自己从之后将会发生的、朱允熥以及韩成之死,所带来的巨大风波当中,给摘的干干净净。
让人怀疑不到自己的头上来。
毕竟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可是一直和人一起,谋划着给朱允熥换老师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又怎么可能会对朱允熥下毒手?
怎么可能会希望朱允熥死?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把如今朝堂的水搅得更浑。
把朱元璋等人更多的注意力,给吸引到朝堂之上。
这样的话,更加有利于接下来他这边,和自己女儿相互配合着,利用天花把朱允熥还有那韩成,都给解决。
这些才是吕本的真正目标!
而吕本离开之后,吴伯宗却是带着一些兴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越想,越觉得吕本所说的事情,是真的很可以!
同时也为吕本的深明大义,而不断感慨着。
吕本真够可以的,一心为了儒教之兴亡,连他的外孙能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都没有那么上心。
这可当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吕本在离开吴伯宗这里之后,想了想,又做出了一些安排。
既然要做戏,那自然要尽可能的把戏做全套,争取更多的人,一起为此事努力才行……
而这个时候,坤宁宫中,韩成和朱元璋之间的谈话也在继续。
“岳父大人,我所说的补充办法,就是教育。”
此时韩成已经将碗里最后的一口饭,给彻底把吃完。
放下碗筷,望着朱元璋说道。
教育?
韩成这话说出来之后,不论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都不由微微愣了一下。
很显然是没有想到,韩成所说的补充,竟然是这个。
“教育是重中之重。
岳父大人之前不还说,科举所选拔出来的这些官员,之前只学四书五经,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的治国理政这些,懂的倒是不多。
所以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华而不实。
岳父大人觉得他们,非常不好用吗?
真的说起来,让那些通过科举出来的孔孟门徒,先去做胥吏进行历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真正的根本,不在那上面,而在于教育上。
既然这些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初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
那为什么不在开始学习之时,就传授他们这些呢?
把这些相关的知识教给他们,今后再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用起来岂不是要顺手的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