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打赢了还要赔钱?!得知澶渊之盟,赵匡胤爆炸了!(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昭远受到连累,也被免官、流放……

    赵恒撤换了前方主帅,又从西部调来了援军。

    辽军此时采取策略,避实就虚。

    也开始主动撤退。

    这时,范廷召与蔚昭敏、秦翰等引兵追击辽军。

    于莫州城东三十里处,将其击破。

    夺回了大批被掠的物资。

    当捷报传到行在时,大臣们纷纷祝贺。

    赵恒也感颜面挽回,立即作了二首《喜捷诗》。

    并亲自把诗题写在行宫墙壁上,还令大臣们写诗应和……”

    不是……这就完了

    结束了!

    还写了什么喜捷诗

    这算什么捷!

    赵匡胤听的是一脸的懵。

    这样的战果,在他看来简直是丢死人了!

    要不赵恒倒好,反而还在这里写诗!

    这……真是能封禅泰山的人

    “……这一次事情之后,大宋这边也在积极的进行备战。

    防止辽国再次南下。

    在这些时间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摩擦,征战,互有胜负。

    事情到了咸平六年之,又变得有些不同。

    辽国的攻势明显是加大了……

    “咸平六年四月,辽军在大将萧挞凛、耶律奴瓜的率领下南侵。

    抵达定州以北的望都县城下。

    王超急调镇州路都部署桑赞、高阳关都部署周莹率本部人马来定州会合。

    但周莹自恃资深,拒不从命。

    王超只得与桑赞合军御敌。

    因宋军人数过少,在与辽军苦战以后,王超决定撒军。

    但定、镇、高阳关路副都部署王继忠急于立功,与宋军其他部分脱离。

    反被辽军包围。

    在突围失败后被俘。

    闰九月,辽圣宗与萧绰以收复瓦桥关失地为名,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

    宋辽在宋缘边各地,陆续发生战斗。

    此时警报一夜五传,赵恒问计于群臣。

    当时,江西人、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

    蜀人、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寇准则厉声反对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

    他的罪可以斩首!

    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

    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

    但是在要不要亲征这事上,宋真宗还是犹豫不决。

    当时,告急的边报一日数次,不断送到京城。

    寇准有意扣下。

    等积到相当数量,才一次转呈给赵恒。

    赵恒见这么多的边报,全是告急的。

    便问宰相该怎么办。

    寇准认为,只有立即御驾亲征,毕士安也同意马上动身。

    十一月二十日赵恒从开封出发,并命李继隆、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

    行至半途,传来东京留守赵元份暴死的驿报,

    赵恒便命随行的参知政事王旦赶回去负责留守东京……

    行前,王旦问:十日不胜,何以处之

    赵恒沉默良久道:立太子……”

    这家伙,还是有些血性的嘛!

    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太多的样子,但终究还有。

    赵匡胤心中如此想着。

    而朱元璋等人心中,也都是感慨。

    虽然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这宋真宗在后面,所进行的封禅,简直如同笑话一样。

    但是和宋朝后面的那些皇帝,比如和那父子三人相比,好像封禅泰山也没什么毛病……

    “十一月二十二日,赵恒到了韦城。

    当时瀛州保卫战胜负未知。

    王超军未能按赵恒的命令南下接应。

    对于是否继续北行,赵恒犹豫不决。

    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

    河北那里,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

    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壮大百倍。

    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

    敌人趁机进攻。

    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带御器械王应昌,也表态支持寇准,赵恒这才打消回撤的念头……

    正在宋廷内部讨论亲征之事时,辽军也继承咸平年间的战略。

    不攻边城,竭力纵深,在赵恒本人尚未抵达澶州时,辽军主力已先开到澶州城下。

    结果,辽军主帅萧挞凛,在澶州前线被宋军以床子弩射杀,辽军士气大挫……”

    讲到这里,韩成不得不又一次感慨宋真宗的运气。

    当真是爆棚了!

    真就是一路躺赢!

    敌人主帅,被射死这等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