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赵匡胤:啥玩意?我大宋又要送了?!(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听了韩成所言,赵匡胤一时之间心情复杂,难以言说。

    积贫的情况,确确实实是改变了。

    但是,却也只是国家富裕,百姓却变得更加穷困。

    还是那句话,饮鸩止渴!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一些弊端和不足。

    从而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

    如均输法,利用官府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

    变法导致国富民贫。

    而这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是大相径庭的。

    而且新法实行也过于急进……

    变法在当时,也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

    史称,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

    连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不交免役钱都不许经营。

    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

    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争。

    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

    民间发生了不止三、两起自残事件。

    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

    后面,甚至发生了东明县百姓,一千多人集体进京,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

    听了韩成所说这些,赵匡胤也久久无言。

    不住的用手揉着自己的脑袋。

    只觉得有些头疼。

    当时的局面,着实是太复杂。

    这么多的破事儿,竟都一下子弄到自己宋朝了

    怎么就走到了这个局面

    这个局面下,他承认动手改革里的确是阻力太大。

    大宋各方面的问题也着实严重。

    不进行变革的话,自己大宋将会越来越难。

    状况越来越不好。

    可是进行变革,却一样有着诸多的问题……”

    停顿一会儿,见赵匡胤不说话,韩成便接着开口道:

    “王安石变法的过程里,也同样有着众多的事情发生。

    比如,新旧党派依旧在剧烈的争斗。

    变法不如一年,新旧党派之间就开始产生了激烈的交锋。

    旧党派觉得,应该把立刻停止,新党派则百般的维护……

    熙宁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朝内外守旧势力以“天变”为借口,又一次掀起对变法的围攻。

    免役钱激起群情汹汹、民心不稳,神宗忧形于色,寝食不安。

    监安上门郑侠绘《流民图》以告急文件特进。

    神宗反复观图,竟夕不眠。

    认为“天变”不是小事,是因人事不修所致。

    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

    随着变法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

    同年四月,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

    宋神宗对变法产生怀疑。

    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使变法遭受重挫。

    熙宁八年,王安石再次拜相。

    但已经得不到更多支持。

    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宋神宗的动摇,变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而王安石再次拜相后,就因为吕惠卿的种种作为。

    而让他做事风格有了一些别样的变化。

    再次拜相之后,他别的事儿都不想做。

    只想弄了吕惠卿等人。

    于是,重点转移到了党争之上……

    而他的这些作为,和其余的一些事,也逐渐使得宋神宗对他了别样的看法……

    加之很快,王安石的儿子又去世了。

    令王安石备受打击。

    各种的事情交织到了一起,再加上变法不断受挫,王安石也是心灰意冷。

    所以,就再度辞相,并很快去世了……”

    说到这些,韩成忍不住叹息一声。

    总是觉得心情有种莫名的沉重。

    而赵匡胤的心情,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这对于他们宋朝而言,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儿。

    不过,却也同样让他从中看到了不少的事情。

    比如吏治。

    从王安石变法当中,他得到的一个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吏治一定要清明。

    一定要对地方上的官吏们,进行一个很好的监督。

    用真正能做事,敢干事,正直的人,到下方去监督做这些。

    不然的话,那些人上下其手,什么样的好政策,都能被他们给弄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