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八章 宋徽宗出来挨打!大的来了!(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央集权制。

    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未再进行大的变动。

    他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对朝堂机构进行整改,使‘台、省、守、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

    适当合并机构,裁减官员。

    使官员名实相符,有职有权。

    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统管朝堂行政。

    中书省主管宣布皇帝命令,批复臣僚奏议,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

    下设吏房等八房办事机构。

    门下省主管审议中书省所定事宜。

    尚书省是执行机关,设宰相,分六部,行使实际权力。

    但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

    实际兵权仍为皇帝和枢密院掌管。

    这样,宋初以来朝堂机构虚职多而实职少的弊端,得以扭转。

    原来‘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的怪现象消除了。

    其次,宋神宗还统一了全国官员的薪金。

    原来只领薪金的虚官,改为相应的阶,以阶级领薪金,以便于对官员的考核和使用

    使‘卿士大夫涖官居职,知使责任,而不失宠禄之实’,发挥官员的积极性……

    不过,他的元丰改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机构体制改革,精简官员

    因而他徒有良好的愿望,却不可能达到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

    听到韩成所言,赵匡胤随之叹息一声。

    观其所作所为,还真的是自己大宋,除了自己之外,又一个有一定能力,想要好好干的君主了。

    但可惜,能力终究还是有限。

    而他所面对的情况又太过于复杂。

    到了那时,已经是积重难返。

    王安石被罢相后,有他这个皇帝在。

    变法之事,不至于会被彻底废除。

    如今他这个皇帝去世了,只怕变法就又会彻底的失败。

    之前的种种,都将会被废除。

    再一次回到了原点……

    经过那经过了这一番的折腾之后,大宋的问题,也将会更加的严重。

    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反扑也将会更加的厉害。

    赵匡胤一时之间,只觉得无比的心累……

    “太祖皇帝,给你说点儿大宋神宗之时有趣的事。”

    韩成见到赵匡胤这个样子,想了一下便人开口说了起来。

    想要缓和一下气氛。

    免得把赵匡胤给整没了。

    “就是当初王韶经略河湟时,一胡人首领俞龙珂,很快就便是要归顺大宋。

    而他归顺大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求宋朝皇帝赐他们姓包,他就愿意带着十二万部族归顺大宋。”

    赵匡胤听到韩成的话后,不由的为之一愣。

    这事情,着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所料了。

    同时也显得有些奇怪。

    赐姓之事,历来有之。

    其中,最大的荣耀便是赐国姓。

    那么在自己的大宋朝,那些外族人就算是想要谋求什么赐姓。

    那应该谋求的也是姓赵而已。

    怎么这个时候,所谋求的居然是姓包

    这事,他是真有些想不太明白。

    如此想着,忽然灵光一动,一下子想起了之前韩成与他所说的仁宗朝时的,一些比较出名的臣子。

    其中就有一个包拯包青天的。

    莫非……便是因为此人,那俞龙珂才会提出这么一个请求!

    “不仅仅是他,到了后面,还有其余的一些蛮族的人,也请求赐包姓,归顺大宋。

    而那个时候,包青天包公已经去世,差不多十来年了。”

    说起这事,韩成都不由的为之感慨。

    这包公,在当时那是真正的一代男神。

    不过,也能够看得出来,各个地方,都有很多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

    还有冤无处申。

    不仅仅是华夏有,其余地方也一样有很多。

    不然包公这等青天大老爷,也不会这么难让人怀念。

    连一些异族之人,都那般的敬佩。

    赵匡胤为之目瞪口呆。

    这事儿,也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韩小友,这……包公包青天,他都做出了什么事情”

    他忍不住想询问。

    很想知道一些,关于这个拥有如此魅力之人的消息。

    “包公名拯,字希仁。

    庐州合肥人。

    天圣五年,包公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

    庆历新政失败后,曾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

    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