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调兵入崇祯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马秀英一脸震惊地看着朱元璋,仿佛是在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从朱元璋的口中,听到如此冰冷残酷的话语。

    这还是那个驱逐鞑虏的朱重八吗?

    朱标同样也很震惊。

    他知道朱元璋曾说过“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他也相信,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朱家的皇位,不管杀多少人,朱元璋都绝对不会眨眼。

    但,杀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这时,朱高炽弱弱地举起了手,小心翼翼地问道:

    “皇爷爷,您觉得,多少人马能够屠尽天下?”

    “额……”

    朱元璋瞬间语塞,脸黑如锅底。

    淦!

    大意了!

    ……

    ……

    洪武十五年的大明朝,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

    没钱!

    朱元璋虽然起于微末,推翻暴元,奠定了万世基业,但论搞钱,确实不太行。

    更何况,北元十余万余孽还盘踞在草原,尚未彻底剿灭干净。

    因此,朱元璋至少要留着十五万兵马。

    能够调动的精锐军队……貌似还不足五万。

    记住,不是普通军队,而是精锐部队!

    是能打硬仗、能打野战、死战不退的大明精锐。

    想到这里,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棣。

    朱棣委屈地说道:“爹,你瞪我干啥啊。”

    “我永乐朝也没兵啊。”

    “这不,北边兀良哈部和瓦剌部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南方的土司也不老实,最近儿臣还得忙着迁都事宜……手里真的没兵。”

    朱元璋:“……”

    众人一番合计之后,决定由徐达率领洪武朝三万精锐、朱高煦率领永乐朝的五万精锐,一同支援崇祯朝。

    一切事宜,由马秀英临机处置。

    至于军饷……

    朱元璋眼珠子滴溜溜转,上下打量着朱棣。

    朱棣被看得心里直发毛,老老实实地缩在一起:“爹,军饷我出,我出还不行嘛。”

    朱元璋不由得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不错,真不愧是朕的儿子。”

    ……

    ……

    崇祯年间,御书房内。

    马秀英和徐达等人仔细翻阅着近些时日的战报,脑海中思索着对策。

    朱高煦则是带着精锐部队,积极整顿京师的防御。

    眼下的情况,不能说很严峻,只能说相当严峻。

    大明武备废弛,整个顺天府可用的士卒加起来才一千多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老弱病残。

    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奏折越看越生气。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下了承天,给自己封了一个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三月,李自成又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五月,张献忠在武昌称王,号大西王。”

    “上月,督师孙传庭仓促出关,如今正和李自成在汝州僵持。”

    想到这里,马秀英看了一眼徐达,道:“天德,辽东的战事,恐怕还得辛苦你跑一趟。”

    徐达立刻起身抱拳:“娘娘说得哪里话,为大明赴汤蹈火,老臣义不容辞。”

    “你需要多少人?”

    “三万人。”

    “三万人,会不会太少了?”

    徐达笑了笑说:“娘娘,三万大军已经很多了。再说了,臣只是去防守,又不是作死主动出击。三万人足够。”

    “行,那你注意安全。”

    马秀英顿了顿,又嘱咐道:“这次你多留意一下,看看那个孙传庭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如果是个可塑之才,你就留在身边,顺便给崇祯一朝培养一个可堪大用的大将军。”

    “老臣定不辱命。”

    徐达起身领命后,并未急着离开,而是询问道:

    “皇后娘娘,那些乱民该如何处置?”

    “根据奏折,叛军李自成裹挟的乱民,最起码数百万人。”

    事关数百万人的生死,徐达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马秀英没有丝毫犹豫,说道:

    “就按照重八当初定下的规矩来!”

    当初朱元璋起兵时,尤其重视军纪,严禁手下士卒滥杀无辜,还曾严格规定过:

    掠夺百姓财物者处死!

    拆毁百姓房屋者处死!

    因此,朱元璋所率领的大军深得民心,攻无不克,即便是最喜欢杀俘的开平王常遇春,也不敢违抗军令。

    “只杀首恶,其余一律放过。如今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凝聚民心。”

    ……

    ……

    与此同时,明思宗朱由检正跟在朱高燧的后面,满京城地抄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