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吴书·孙权传(见解与大纲)(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分割天下时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于是,孙权派遣使者前往曹魏,与曹丕进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谈。在谈判过程中,孙权表示愿意与曹魏联手,共同对付刘备。作为回报,他要求曹魏从西北地区抽调精锐部队,与自己的军队一起东进,瓜分刘备的领土。

    曹丕考虑到目前曹魏与刘备的实力对比,加上孙权在江东的优势地位,也决定接受这一条件。双方在一系列密谈后,达成了联盟协议。曹魏从西北抽调了大量精锐部队,与孙权的主力军一起,对刘备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在双方联军的猛烈打击下,刘备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放弃了荆州,只能退守益州。与此同时,孙权的部队也从江东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收复了许多原先归属于刘备的领土。

    此次与曹魏的联盟,不仅让孙权大大扩张了自己的疆土,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诸侯中的地位。他开始着手对这些新征服的地区进行统治,加强地方控制,并着手部署日后可能出现的新的争斗。

    5.5.内政改革,加强集权统治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孙权在扩大疆土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内政改革。他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更加集权的政治体系,加强对地方和百姓的控制。

    首先,孙权对地方官员进行了一番调整和培养。他选拔了一批忠诚可靠的亲信,派遣到各个地方担任刺史、太守等要职。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地方官员的政绩和表现进行定期评估,一旦发现有任何违抗中央的行为,都要严惩不贷。这大大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其次,孙权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规定百姓必须按照户籍的要求进行居住登记,不得擅自迁徙。同时,他还明确要求地方官员定期进行人口普查,掌握百姓的具体情况。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百姓的管控,也为日后实施更严格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孙权还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察体系。他要求所有官员必须忠诚于中央政权,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独立性或者叛逆行为。同时,还派遣大量的监察官到地方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有官员涉嫌腐败或者不忠,都要严惩不贷。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孙权成功加强了自己的权力,巩固了对整个江东的控制。他的统治逐渐从一个诸侯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君主,为最终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6.孙权最后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在完成了对江东的统一,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孙权最后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以大汉王朝为中心的新秩序。

    他企图通过与曹魏的合作,共同消灭刘备的势力,并在此基础上,分割中国版图。在分割天下的过程中,孙权打算以自己的大汉王朝为主导,吸纳周边各小国成为自己的藩属。他要求这些藩属国向大汉朝贡,并听从大汉的调遣。通过这种朝贡体系,孙权希望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的天下秩序。

    同时,他还打算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制定更为严密的集权体系。他要求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并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比如户籍制度、赋税制度等,加强对百姓的管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为未来的疆土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孙权的最终政治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大汉王朝,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新的天下霸主。他希望通过与曹魏的合作,消灭刘备的势力,然后在双方瓜分天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自己的疆土,并通过严格的集权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就是孙权最后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6. 晚年耗费过度,行政腐败,终致江东大衰

    6.1 晚年奢侈浪费,政治腐败蔓延

    孙权在位多年,晚年逐渐沉溺于奢华享乐之中。他大量兴建宫殿园囿,挥金如土,民财流于个人私用。与此同时,朝廷腐败之风也日益蔓延。权势倾斜,贪赃枉法之徒趁机乘隙,肆意敛财,百姓遭殃。

    这一时期,孙权身边亲信的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如太子太保朱异等人,利用职权大肆挥霍,敛财无度。宦官更是趁机渔利,以权谋私,严重腐蚀了朝廷政治生态。种种腐败行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民愤。

    6.2 军事方面也出现严重问题

    军事方面,孙权晚年屡次出兵北伐,但战果平平,损耗惨重。他调集大量兵马进攻吴,不仅未能取得胜利,反而使得国力大耗。久而久之,军饷供应捉襟见肘,士气低落。部分将领更是趁机谋私,玩忽职守,军纪大乱。

    此外,孙权还频繁与孙策后裔争执不休,内乱不断。朝中更有一些权臣趁机鱼肉士卒,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江东的军事实力,使得原本强盛的军队日渐衰弱。

    6.3 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损害

    奢侈浪费和军事纷争,均严重损害了江东的经济基础。孙权大兴土木,民脂民膏悉数用于宫殿园囿,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频繁的战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