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陈懋的悠闲生活(3/4)
是为了钱粮,拼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所谓的慈不掌兵便是如此,若是没有那些老弱兵力作饵,那鞑靼也不会直接上钩,陈懋更不会获赐龙衣玉带,自己的女儿也随之被封为丽妃。
“知道。”
朱见济直接开口,价值观不同,但朱见济并不会直接否定陈懋。
父亲教过他,人可以很简单的捏死虫子,但是,虫子就不曾消失过。
必要的时候可以消灭,但多数时候,要考虑共存。
朱见济的干脆让陈懋眼中增加了些许欣赏,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必然带着牺牲。”
陈懋话语平淡,带着一丝冷漠,将话题引到了闽地,道:“都说闽地乱于倭寇侵扰,可若单单是倭寇侵扰,那百姓应该更加同仇敌忾,可你们知道,为何明明起因于倭寇,最后却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买官卖官、苛捐杂税、官逼民反。”
其他人不好回答,但朱见济没有那个顾虑,直言道。
闻言,陈懋挑了挑眉,笑道:“不仅如此,还有侠武犯禁。”
“为何?”
武备学校对于战役的推演,并不涉及深层次的探讨,就算是朱见济,对闽地的详细情况也知之不详,只知其表。
“叶宗留,浙江庆元人,幼习武艺,立志刀劈人间不平事,枪打世上不平人,为处州府署皂隶,正统七年,凭皂隶之身和武艺,聚集大量流民,偷开坑穴,私煎银矿,并铸造兵器。”
陈懋缓缓说了起来。
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一个书读不下去,就去学些功夫,然后交了些江湖好友,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想法。
明初矿课很轻,朱元璋属于那种反对民间开矿的皇帝,但若是百姓要采矿,他也允许,就收些小税也就过了。
而到了永乐开海,大量贸易需要银矿、铜矿等这些能够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矿产,从而矿课开始加重。
这时民间开矿就已经不赚钱了,毕竟需要经过官府许可,就要交沉重的矿课。
当然,拥有开矿能力的都是什么人,就不需要多说。
正统时期,朱祁镇再下西洋失败,没有了永乐时期那样的收入,为了榨取更多白银,只能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并派兵驻守,严禁私人开矿。
如此,叶宗留便从中看到了机会,就在这些地方劫杀豪富,开采各种矿产,利用一些小惠小利,立刻就变成了千人规模的武装势力。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南方随处可见的打行。
把打行看作黑帮,而被黑帮欺负威胁的人,只能加入黑帮寻求庇护。
正统九年,官府终于开始行动,福建参议竺渊、兵马指挥佥事刘海率千余官兵清剿叶宗留,动用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兵马司的衙役。
结果便是竺渊被擒杀,刘海受了箭伤,官兵败退,而叶宗留随之名声大噪,其他地方的私矿纷纷有样学样了起来。
矿工起义,起谁的义?
在矿场中除了徭役就是刑徒,那可不是完完全全的农户。
所谓侠武犯禁就是如此,那些侠,就是打行,就如叶宗留说着什么刀劈人间不平事,枪打世上不平人,可所为之事就是为了暴富而开私矿。
听着陈懋所说,有些孩子就义愤填膺了起来,觉得那叶宗留太坏了。
“对付这些人,战术上,老朽也没什么好说的,说不定你们推演的时候会有比老朽更出色的战术。”
陈懋笑呵呵着说道:“倒是战略上,其实很简单,他们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只要招抚,大多数叛贼都会投降,那些不投降的,用西城市场的话说就是,价格没谈拢。”
边打边谈在战场上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对方根本没有丝毫信念,双方在本质上有着相同的目的。
战场不过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所以,后来叛降无常,是因为我军失利,让叛贼觉得可以提价?”
徐永宁试探道。
“对。”
陈懋觉得眼前这些孩子比他那个时代的孩子还要聪明得多。
官府无辜吗?
不无辜。
叛乱的也不全是像叶宗留那样的货色,更多的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闽地光明正大的买官卖官,那些人用的都是百姓的血汗,一层层往上输送利益,最后成为了王振的几十座财库,还有皇帝的内帑。
正统元年,朱祁镇听信胡濙的建议,在还未有探明银矿储藏量的情况下,下令折征白银。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死后,朱祁镇直接开启麓川战役,说是被王振怂恿,可又是乾纲独断,在瓦剌控制鞑靼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的前提下,开了南方战线。
仅仅这两点,就直接让朝廷的需求量大增,毫无回收方式的朝廷,只能不断去找银矿,挖银矿,征矿工,压榨矿工和百姓。
闽地本就被那些买官的官吏给压榨
所谓的慈不掌兵便是如此,若是没有那些老弱兵力作饵,那鞑靼也不会直接上钩,陈懋更不会获赐龙衣玉带,自己的女儿也随之被封为丽妃。
“知道。”
朱见济直接开口,价值观不同,但朱见济并不会直接否定陈懋。
父亲教过他,人可以很简单的捏死虫子,但是,虫子就不曾消失过。
必要的时候可以消灭,但多数时候,要考虑共存。
朱见济的干脆让陈懋眼中增加了些许欣赏,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必然带着牺牲。”
陈懋话语平淡,带着一丝冷漠,将话题引到了闽地,道:“都说闽地乱于倭寇侵扰,可若单单是倭寇侵扰,那百姓应该更加同仇敌忾,可你们知道,为何明明起因于倭寇,最后却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买官卖官、苛捐杂税、官逼民反。”
其他人不好回答,但朱见济没有那个顾虑,直言道。
闻言,陈懋挑了挑眉,笑道:“不仅如此,还有侠武犯禁。”
“为何?”
武备学校对于战役的推演,并不涉及深层次的探讨,就算是朱见济,对闽地的详细情况也知之不详,只知其表。
“叶宗留,浙江庆元人,幼习武艺,立志刀劈人间不平事,枪打世上不平人,为处州府署皂隶,正统七年,凭皂隶之身和武艺,聚集大量流民,偷开坑穴,私煎银矿,并铸造兵器。”
陈懋缓缓说了起来。
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一个书读不下去,就去学些功夫,然后交了些江湖好友,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想法。
明初矿课很轻,朱元璋属于那种反对民间开矿的皇帝,但若是百姓要采矿,他也允许,就收些小税也就过了。
而到了永乐开海,大量贸易需要银矿、铜矿等这些能够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矿产,从而矿课开始加重。
这时民间开矿就已经不赚钱了,毕竟需要经过官府许可,就要交沉重的矿课。
当然,拥有开矿能力的都是什么人,就不需要多说。
正统时期,朱祁镇再下西洋失败,没有了永乐时期那样的收入,为了榨取更多白银,只能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并派兵驻守,严禁私人开矿。
如此,叶宗留便从中看到了机会,就在这些地方劫杀豪富,开采各种矿产,利用一些小惠小利,立刻就变成了千人规模的武装势力。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南方随处可见的打行。
把打行看作黑帮,而被黑帮欺负威胁的人,只能加入黑帮寻求庇护。
正统九年,官府终于开始行动,福建参议竺渊、兵马指挥佥事刘海率千余官兵清剿叶宗留,动用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兵马司的衙役。
结果便是竺渊被擒杀,刘海受了箭伤,官兵败退,而叶宗留随之名声大噪,其他地方的私矿纷纷有样学样了起来。
矿工起义,起谁的义?
在矿场中除了徭役就是刑徒,那可不是完完全全的农户。
所谓侠武犯禁就是如此,那些侠,就是打行,就如叶宗留说着什么刀劈人间不平事,枪打世上不平人,可所为之事就是为了暴富而开私矿。
听着陈懋所说,有些孩子就义愤填膺了起来,觉得那叶宗留太坏了。
“对付这些人,战术上,老朽也没什么好说的,说不定你们推演的时候会有比老朽更出色的战术。”
陈懋笑呵呵着说道:“倒是战略上,其实很简单,他们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只要招抚,大多数叛贼都会投降,那些不投降的,用西城市场的话说就是,价格没谈拢。”
边打边谈在战场上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对方根本没有丝毫信念,双方在本质上有着相同的目的。
战场不过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所以,后来叛降无常,是因为我军失利,让叛贼觉得可以提价?”
徐永宁试探道。
“对。”
陈懋觉得眼前这些孩子比他那个时代的孩子还要聪明得多。
官府无辜吗?
不无辜。
叛乱的也不全是像叶宗留那样的货色,更多的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闽地光明正大的买官卖官,那些人用的都是百姓的血汗,一层层往上输送利益,最后成为了王振的几十座财库,还有皇帝的内帑。
正统元年,朱祁镇听信胡濙的建议,在还未有探明银矿储藏量的情况下,下令折征白银。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死后,朱祁镇直接开启麓川战役,说是被王振怂恿,可又是乾纲独断,在瓦剌控制鞑靼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的前提下,开了南方战线。
仅仅这两点,就直接让朝廷的需求量大增,毫无回收方式的朝廷,只能不断去找银矿,挖银矿,征矿工,压榨矿工和百姓。
闽地本就被那些买官的官吏给压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