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回收利用(3/4)
谦多是有着洪武一般的稳健。
“自是可以,不过,这事得让户部配合,官道可不仅仅朝廷在用,平时用得最多的,便是那些商会,将官道分段,晋商和秦商富得流油,存在银行里那么多钱,总该贡献一些。”
从京城到嘉峪关,需要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中山西就是晋商,而陕西则是秦商,两者都通过茶马交易,输粮换引,赚取了大量财富。
这并不是明朝才有,早在盛唐时,山西和陕西就有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在唐朝,秦商甚至被喻为国商,晋商这些,在其面前都要被归于后起之秀。
“臣明白。”
于谦已经十分熟悉这类操作,以前将商贾看作不事生产、投机取巧、舞弊钻营之辈,可现在能利用起来才发现,商贾那可是不要太香。
沈阳城的大部分钱财,就是商贾所贡献,极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若说刚才圣人回收利用火药,而商贾可以算是朝廷的废物利用,而且有了地方商贾的动员,人力方面,朝廷仅需要适当配合就行。
正事基本上都讨论完,于谦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目光炯炯看向朱祁钰,道:“陛下,如今朝局稳当,四海皆平,然,六宫之制,固所当备,可未见国本,恐引海内担忧。”
待于谦话音落下,房间中都安静得落针可闻。
朱祁钰没想到,这天还是来了,自古皇帝最为麻烦的就是六宫之制,你妃子纳多了,大臣劝你戒色,纳少了,大臣就劝你多生些。
都说古代都将女性视作生育机器,可皇帝未尝不是一匹种马。
“据朕所知,于卿也就一个发妻吧?”
朱祁钰扯着嘴角,这于谦自己就娶一个婆娘,竟然有勇气来劝谏自己纳妃,真不知道这底气是从哪来的。
“回陛下,正是。”
于谦理所应当,道:“但臣为臣,不可比君王,臣可替,而君王不能替。”
“这话说得。”
朱祁钰白了于谦一眼,道:“朕自有打算,于卿莫要再劝。”
“是,陛下。”
于谦也很会把握分寸,听到圣人说有打算,那就停下来,反正现在圣人正值壮年,年轻力壮的,时间还很长,以后有的是机会劝谏。
“璚英也到了婚嫁之龄了吧?”
突然,朱祁钰开口关心起了于谦的家庭情况,这让于谦的脑门警钟大起。
差点忘了,自家还有一棵白菜。
若是其他皇帝,或许皇明祖训能够规范的住,可眼前这位,祖训就是他手中的工具,只要大臣提起那份祖训,转手就给你一份返璞归真,矫枉过正。
更何况,写那祖训的太祖皇帝,自己就打破了这一规定,就好比朱标太子的两个妃子,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另一个是太常寺卿之女,还有当时的燕王朱棣之妻,就是徐达之女,怎么看都是违反祖训。
因而,现在朝堂只有新人或者不开眼的,才会在圣人面前用祖训来规劝。
规矩是用来规范那些没有能力的人的,对于拥有超出规矩能力的人,他们自然拥有重新定规矩的权力,就比如朱棣。
于谦目光没有移开,直视天颜,不得不说,圣人生了一副好皮囊,丰衣足食,加上有序的锻炼,使得面容更加立体,但并不突兀。
若说于谦所知的最佳女婿,眼前这位肯定最好的选择,可对方是皇帝,光是这点,就足够让于谦望而却步了。
“臣女现在重心于事业,尚未有婚嫁的打算。”
于谦面不改色,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不愧是?令嫒,痴心于事业,乃吾辈之楷模,然,朕怎可弱于令媛,守业未成,又怎敢想儿女情长。”
看于谦面不改色,朱祁钰也是一本正经,甚至抬头四十五度,双眼微眯,眉头微微皱起,犹如悲天悯人的思考者,凝视着窗外,阳光打在他的半连,如同放眼整个天下。
见状,于谦的嘴角抽动,他很想赏自己一巴掌,都怪自己多嘴,一下子就让对方装到了。
大明领土外扩不知几千里几万里,这算守业吗?
往外面守吗?
“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古人诚,不欺我。”
于谦喃喃自语了一句,道:“既然陛下自有打算,那臣也不多言,时候不早,臣还要处理公务,便不多留了。”
“诶,不多坐一会儿嘛?”
朱祁钰起身挽留,景仁宫的客人可不多,除了自家儿子的那些同学朋友外,也就是一些命妇,搞得自己好像没朋友一样。
仔细想想,朱祁钰觉得更绝望,好像自己真的没朋友。
作为皇帝的身份使然,若要真说的话,眼前这差了三十多岁的人,或许能算半个。
“谢陛下挽留,但事不可废,若是臣在此久坐,那么下面的人就要多做,事务推行就会一卡再卡,积少成多。”
于谦不卑不亢,这里他是
“自是可以,不过,这事得让户部配合,官道可不仅仅朝廷在用,平时用得最多的,便是那些商会,将官道分段,晋商和秦商富得流油,存在银行里那么多钱,总该贡献一些。”
从京城到嘉峪关,需要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中山西就是晋商,而陕西则是秦商,两者都通过茶马交易,输粮换引,赚取了大量财富。
这并不是明朝才有,早在盛唐时,山西和陕西就有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在唐朝,秦商甚至被喻为国商,晋商这些,在其面前都要被归于后起之秀。
“臣明白。”
于谦已经十分熟悉这类操作,以前将商贾看作不事生产、投机取巧、舞弊钻营之辈,可现在能利用起来才发现,商贾那可是不要太香。
沈阳城的大部分钱财,就是商贾所贡献,极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若说刚才圣人回收利用火药,而商贾可以算是朝廷的废物利用,而且有了地方商贾的动员,人力方面,朝廷仅需要适当配合就行。
正事基本上都讨论完,于谦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目光炯炯看向朱祁钰,道:“陛下,如今朝局稳当,四海皆平,然,六宫之制,固所当备,可未见国本,恐引海内担忧。”
待于谦话音落下,房间中都安静得落针可闻。
朱祁钰没想到,这天还是来了,自古皇帝最为麻烦的就是六宫之制,你妃子纳多了,大臣劝你戒色,纳少了,大臣就劝你多生些。
都说古代都将女性视作生育机器,可皇帝未尝不是一匹种马。
“据朕所知,于卿也就一个发妻吧?”
朱祁钰扯着嘴角,这于谦自己就娶一个婆娘,竟然有勇气来劝谏自己纳妃,真不知道这底气是从哪来的。
“回陛下,正是。”
于谦理所应当,道:“但臣为臣,不可比君王,臣可替,而君王不能替。”
“这话说得。”
朱祁钰白了于谦一眼,道:“朕自有打算,于卿莫要再劝。”
“是,陛下。”
于谦也很会把握分寸,听到圣人说有打算,那就停下来,反正现在圣人正值壮年,年轻力壮的,时间还很长,以后有的是机会劝谏。
“璚英也到了婚嫁之龄了吧?”
突然,朱祁钰开口关心起了于谦的家庭情况,这让于谦的脑门警钟大起。
差点忘了,自家还有一棵白菜。
若是其他皇帝,或许皇明祖训能够规范的住,可眼前这位,祖训就是他手中的工具,只要大臣提起那份祖训,转手就给你一份返璞归真,矫枉过正。
更何况,写那祖训的太祖皇帝,自己就打破了这一规定,就好比朱标太子的两个妃子,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另一个是太常寺卿之女,还有当时的燕王朱棣之妻,就是徐达之女,怎么看都是违反祖训。
因而,现在朝堂只有新人或者不开眼的,才会在圣人面前用祖训来规劝。
规矩是用来规范那些没有能力的人的,对于拥有超出规矩能力的人,他们自然拥有重新定规矩的权力,就比如朱棣。
于谦目光没有移开,直视天颜,不得不说,圣人生了一副好皮囊,丰衣足食,加上有序的锻炼,使得面容更加立体,但并不突兀。
若说于谦所知的最佳女婿,眼前这位肯定最好的选择,可对方是皇帝,光是这点,就足够让于谦望而却步了。
“臣女现在重心于事业,尚未有婚嫁的打算。”
于谦面不改色,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不愧是?令嫒,痴心于事业,乃吾辈之楷模,然,朕怎可弱于令媛,守业未成,又怎敢想儿女情长。”
看于谦面不改色,朱祁钰也是一本正经,甚至抬头四十五度,双眼微眯,眉头微微皱起,犹如悲天悯人的思考者,凝视着窗外,阳光打在他的半连,如同放眼整个天下。
见状,于谦的嘴角抽动,他很想赏自己一巴掌,都怪自己多嘴,一下子就让对方装到了。
大明领土外扩不知几千里几万里,这算守业吗?
往外面守吗?
“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古人诚,不欺我。”
于谦喃喃自语了一句,道:“既然陛下自有打算,那臣也不多言,时候不早,臣还要处理公务,便不多留了。”
“诶,不多坐一会儿嘛?”
朱祁钰起身挽留,景仁宫的客人可不多,除了自家儿子的那些同学朋友外,也就是一些命妇,搞得自己好像没朋友一样。
仔细想想,朱祁钰觉得更绝望,好像自己真的没朋友。
作为皇帝的身份使然,若要真说的话,眼前这差了三十多岁的人,或许能算半个。
“谢陛下挽留,但事不可废,若是臣在此久坐,那么下面的人就要多做,事务推行就会一卡再卡,积少成多。”
于谦不卑不亢,这里他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