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咦,似乎有个微妙的重复,华南与华东之外,竟又一次出现了华东的标注,这或许是绘图者不经意间留下的独特印记,亦或预示着某种策略上的双重考量。

    管飞翔凝视着这幅地图,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的震撼。他未曾料到,陛下之谋,竟已细腻至此,每一分土地,每一线策略,皆已深思熟虑,布局周全。这不仅仅是地域的简单划分,更是对国家经济脉络的精妙梳理,确保了商贾之利与国家之需的完美契合,更预示着变革之风的迅猛与不可阻挡。

    而在这幅宏伟蓝图之下,隐藏的更是另一重深意——承包之事的价格策略,非但非一锤定音,反而蕴含着更为深远的考量。每一次的转包,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一次速度的催化,让改革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

    如此布局,不仅彰显了陛下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透露出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管飞翔深知,自己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见证着一段传奇的诞生。

    在皇权的穹顶之下,朱由检轻抚着案头的龙纹玉玺,眼神中闪烁着深邃与睿智。他并未直接谈及岁贡的数额,而是将话题巧妙地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经济版图,那里,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与可能。

    “谈及价格,岂是轻易可定?需细酌天时地利,人心所向,方能定其公道。”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既显帝王之风范,又不失对民间疾苦的体恤。

    大明王朝,此时已步入了一个纸币流通的新纪元,金钱的衡量,不再局限于沉甸甸的金属,而是化作了轻巧易携的纸张,这一变革,无疑为经济的繁荣铺设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但朱由检的胸中,有着更为宏大的布局。他非但未急于为这即将涌动的财富贴上固定的标签,反而决定采用拍卖这一新颖而充满活力的方式,让市场的力量去决定其价值,真正做到“价高者得”,既公平又高效。

    对于水电站的潜力,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更为深远。那不仅仅是机械转动的力量,更是国家富强、民生改善的希望之光。他深知,每一座水电站背后,都藏着推动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强大动力。

    “卿且先行一步,赴那繁华的华东之地,将这一消息如春风般播撒开来。一月之后,朕将亲临现场,见证这场关于未来的竞逐。”朱由检的话语中,既有对臣下的信任与托付,也有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与决心。

    “此外,此事关乎国计民生,还需与户部诸位大人细加商榷,确保万无一失。”他补充道,言语间流露出对国家财政的谨慎与负责。

    如此一番安排,既展现了朱由检作为帝王的高瞻远瞩,又体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与掌控。在这一场关于财富与未来的博弈中,大明王朝正缓缓拉开一幅崭新的历史画卷。

    管飞翔自御书房内领受了朱由检的殷殷嘱托后,步伐沉稳地踏出那扇厚重的门扉,心中暗自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镌刻于心。他未曾有丝毫耽搁,径直步入议事厅,召集麾下精干之士,共商大计。

    工部侍郎欧阳玉,闻讯而来,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显然对此次任务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期待。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工部上下展现能力的绝佳机会,更是众人仕途晋升的难得契机。

    “诸位,此等重任,我等自当全力以赴,誓要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让陛下与天下人见证我工部的辉煌!”欧阳玉慷慨激昂,言辞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与自信。

    然而,管飞翔的神色却显得颇为凝重,他轻叹一声,缓缓道:“欧阳大人言之有理,但此事之难,远非我等所能轻易估量。若论制造兵甲器械,我工部自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可这水电站之利,关乎水电之转化,其效用虽大,却非肉眼所能直观,更遑论其盈利之道,世人皆感陌生,难以捉摸。陛下既命我等将此‘无形之利’化为‘有形之财’,实乃一大挑战。”

    言罢,厅内气氛一时凝滞,众人皆陷入沉思。他们深知,此番任务,不仅考验着工部的技术实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创意,如何将这未知之物,推向世间,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在那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天空下,横亘于众人面前的,不仅仅是曙光初现的契机,更有那不言而喻的重重难关,如同乌云般压顶而来。

    尤为棘手的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如同细雨中的寒霜,清晰地透露出每年需进贡的金银数目,沉甸甸地落在每个人的心头。这对于那些久经商场、心思缜密的商贾巨擘而言,亦非易事,他们的算盘珠间,开始悄然拨动着利弊权衡的复杂旋律。

    若能将这沉重的负担,化作一次性的了断,或许还能寻得一丝喘息之机,让人心生几分遐想与期盼。但世事如棋,局局新,唯有行动力,方能破局而出。

    在那风雨飘摇的时节,工部上下,犹如一群被烈火淬炼过的钢铁战士,心手相连,誓要在绝望的深渊中劈开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他们的眼眸中,不仅有对现状的愤慨与不屈,更有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渴望与憧憬,那光芒仿佛能穿透厚重的云层,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