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夕阳余晖肃殿堂,惊堂木落惩不法(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奇也有忐忑。

    朱由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未知的坦然,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户籍之改,非为颠覆,乃是因时制宜,使之更加贴合民情,促进民生。至于俸禄之调,亦非任意增减,乃是依据国库盈虚,百官劳绩,力求公正合理,使百官能安心效命,共谋国家之长远发展。”

    一番话落,朝堂之上,虽仍有疑虑,却也多了几分期待与信任。众人皆知,此番变革,或将引领大明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一切,皆系于陛下之英明决策与群臣之齐心协力。正如《尚书》所言:“惟德惟馨,维民所止。”

    在那古老而深沉的大明王朝,户籍制度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万千子民细分为军户、农户、商户,乃至那饱受偏见与束缚的贱籍,每一类皆承载着不同的命运与色彩。朱由检,这位年轻的帝王,立于紫禁之巅,目光穿透重重宫墙,直视那深藏于社会肌理的不公。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既有不容置疑的坚定,又藏着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朕意已决,欲将贱籍之制,从我大明户籍中彻底抹去,让每一个子民,无论出身,皆能享有平等之尊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风起云涌。有言官挺身而出,言辞间透露出对传统礼教的固守:“陛下,世间万物,皆有其序,人生而有别,长幼尊卑,乃天地之常伦,岂可轻言平等二字?”

    朱由检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愠怒,却又不失帝王之风范:“荒谬!试问苍穹之下,何人不是赤条条而来,不带一物?何来天生贵贱之分?朕心所系,乃是这天下万民之福祉,非一人一家之荣辱。”

    他深知,改革之路,荆棘遍布,尤其是面对这群根深蒂固、思想保守的大臣,更是难上加难。但正如破晓前的黑暗,唯有坚定信念,方能迎来光明。

    就在这紧要关头,方岳贡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有力:“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世间万物,本应和谐共生,人人生而平等,方显天地之大公。臣愿追随陛下,共襄此盛举。”

    方岳贡的表态,如同一股清流,瞬间缓和了朝堂上的紧张气氛。他对朱由检的敬仰与信任,化作了行动的力量,为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改革,增添了几分希望与可能。

    于是,在朱由检的引领下,一场旨在打破身份枷锁,追求社会公正的变革,悄然在大明王朝的土地上拉开了序幕。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位年轻帝王,对平等与正义无尽的追求与坚持。

    “唉,糊涂至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眼眶泛红,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哀愁与不解。“陛下,此事还望您能细细斟酌,万勿轻率啊!”群臣之中,恳求之声此起彼伏,如同秋日落叶,虽无力却满含深情。“陛下,三思而后行,乃古训也,望陛下体恤臣心,慎重考虑。”

    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金銮殿上,一片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压抑,这突如其来的变革,如同寒风吹过湖面,激起了层层不安的涟漪。

    朱由检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他轻轻一挥衣袖,仿佛是在拂去周遭的质疑与忧虑,只留下决绝的背影:“朕意已决,户籍之变革,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势在必行,不容置疑。”言罢,他转身离去,步伐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

    倪元璐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转而向身旁的杨阁老低声问道:“杨老,您见多识广,能否为在下解惑,陛下此举,究竟意欲何为?”他的语气中既有困惑,也有对这位老臣深沉智慧的信赖。

    “圣心似海,幽邃难量,杨某亦是雾里看花,不敢妄言。”杨嗣昌的话语中透着几分无奈与敬畏,仿佛是在述说着一个千古谜题。

    紫禁城中的这位朱家天子,其心意犹如天际流云,变幻莫测,即便是朝中最为睿智的老臣,也难以捕捉其丝毫脉络。

    群臣相视苦笑,轻轻摇头,心中却暗自盘算着,若能有些许俸禄的增益,便是这朝局波澜中的一抹温馨慰藉。他们深知,这看似简单的赏赐背后,往往藏着天子更为深远的布局。

    废除贱籍,四字如重锤击鼓,震颤着每一个臣子的心房。这不仅仅是一项政策的变革,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其深远影响,足以改写历史的篇章。

    群臣皆言不可行,私下里更是讳莫如深,生怕一语不慎,触怒了龙颜。时光荏苒,朝中似乎已渐渐淡忘了这桩未竟之事,以为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已将其抛诸脑后。殊不知,朱由检正于深宫之中,一笔一划,精心筹备着户籍改革的宏伟蓝图,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出了一幅没有贵贱之分、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图景。

    这不仅仅是朱由检一人的梦想,更是他对这片古老土地深沉的爱,以及对未来世代寄予的厚望。在这无声的较量中,历史的车轮正缓缓向前,碾过旧日的尘埃,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驶去。

    在那权谋交织的深宫之中,他,朱由检,心中自有一幅江山图卷,群臣的纷纭众议,于他而言,不过是风中飘絮,轻若无物。若真有阻碍横亘于前,他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心中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