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班老的心从未变过(1/2)
【班老的心从未变过】
【如果不要我】
【也请回信告诉我】
【可是,怎么会不要呢?】
【佤族】
【是生活在华夏和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
【当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
【将中原农耕技术引入当地,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
【于是,佤族人民与诸葛亮一起约定保卫祖国的南大门】
【1885年,英国人第一次入侵班老地区】
【面对这支装备精良的殖民军队,佤族人虽然勇敢抵抗,但火力不足的他们根本无法对抗侵略者】
【班老的山林中,佤族的战士们一次次伏击英军,却一次次被打退】
【最终,佤族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英国军队占领了他们的家园。】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
【1934年,英国正规军再次发起进攻。这一次,佤族人拼尽全力,但终究还是未能守住自己的土地。班老地区彻底落入了英国的掌控之中,佤族人的生活从此被深深改变】
【更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国共内战期间,蒋介石为了与英国达成妥协,竟将班老地区划归缅甸。这一决定让佤族人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但他们仍然誓以热血扞卫家园,绝不做英殖之奴】
【不管英军怎么威逼利诱,他们始终不屈不挠】
【在1934年的战斗失败后,他们自发组织了游击队,持续对英国占领军进行袭击,誓不轻易屈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给佤族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期盼解放军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英国的压迫,重获自由】
【1953年,解放军120师驻扎班老地区。佤族人满怀希望,认为他们的苦难日子终于要结束了。但解放军很快就从此地撤离,留下了一片疑云。
佤族的头人们不安起来:难道新中国不再关心他们的命运了吗?】
【信里说:班老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薄薄的信件中字里行间都是回归祖国的迫切愿望】
【信件辗转数月,终于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看完信后非常重视,他明白,佤族对中原的忠诚从未改变,而新中国绝不能忘记这个民族】
【于是,他立即指示云南地委派遣代表前往班老,安抚佤族,明确表示班老地区以及佤族必须回归祖国】
【毛主席的承诺只是第一步,由于蒋介石早前签署的协议,班老地区的归属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英国拒绝将班老归还中国,认为根据协议,班老已经是缅甸的一部分】
【面对这种局面,周总理肩负起了艰巨的外交任务。从1953年开始,他为班老地区的回归奔走了整整六年】
【在他和其他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最终通过一系列强硬的外交手段,班老地区在1960年终于重归中国的版图,佤族人也因此重新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而如今回归华夏的佤族人民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
【但这份千年的深厚情谊从未改变】
“从与诸葛亮缔结盟约到1934年英军入侵,中间隔了1700年!!1700年,七十代人,恪守约定守卫祖国南大门!”
“ 我记得年初好像就有宣传中国的黑珍珠[色]佤族肤色偏黑一些,他们不是其他人肤色不代表大家不向着中国”
“佤族人的皮肤,是太阳对我们的恩赐[送心][送心]”
“看什么剧都不会太有情绪了,但看到这段历史居然热泪盈眶了。”
“听过那首歌吗?“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瓦唱新歌……””
“之前看敬告同胞书,看的泪流满面,有人嫌弃祖国穷,有人誓死不忘初心。”
佤族这个族群最早在先秦时期便有史料记载,如《山海经》里就曾出现过这个民族的身影。
关于佤族的起源,该民族一直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是指“葫芦山洞”“里”是指出来意思是其先祖是从“葫芦山洞”里走出来的。
从这个神话,我们可以知道佤族人的祖先最早是在洞穴里居住的。
直到汉武帝时期,佤族才归为中原王朝管辖,但是这一时期的佤族人只是听宣不听调。这种局面直到东汉末年,才被诸葛亮所改变。
三国时期。
在汉昭烈帝刘备刚去世时,诸葛亮为了能够安心北伐,急需稳固内政、肃清南疆。
于是亲自率军南征,途经班老地区,给佤族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让佤族自此便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某种联系。
诸葛亮在与他们相处时发现,他们不仅学会了更加高效的耕作方式,还对他们中原的政权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忠诚。
在蜀汉建兴三年时,丞相诸葛亮与佤族人的卡那曼卷部落签订盟约,要求佤族人
【如果不要我】
【也请回信告诉我】
【可是,怎么会不要呢?】
【佤族】
【是生活在华夏和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
【当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
【将中原农耕技术引入当地,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
【于是,佤族人民与诸葛亮一起约定保卫祖国的南大门】
【1885年,英国人第一次入侵班老地区】
【面对这支装备精良的殖民军队,佤族人虽然勇敢抵抗,但火力不足的他们根本无法对抗侵略者】
【班老的山林中,佤族的战士们一次次伏击英军,却一次次被打退】
【最终,佤族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英国军队占领了他们的家园。】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
【1934年,英国正规军再次发起进攻。这一次,佤族人拼尽全力,但终究还是未能守住自己的土地。班老地区彻底落入了英国的掌控之中,佤族人的生活从此被深深改变】
【更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国共内战期间,蒋介石为了与英国达成妥协,竟将班老地区划归缅甸。这一决定让佤族人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但他们仍然誓以热血扞卫家园,绝不做英殖之奴】
【不管英军怎么威逼利诱,他们始终不屈不挠】
【在1934年的战斗失败后,他们自发组织了游击队,持续对英国占领军进行袭击,誓不轻易屈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给佤族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期盼解放军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英国的压迫,重获自由】
【1953年,解放军120师驻扎班老地区。佤族人满怀希望,认为他们的苦难日子终于要结束了。但解放军很快就从此地撤离,留下了一片疑云。
佤族的头人们不安起来:难道新中国不再关心他们的命运了吗?】
【信里说:班老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薄薄的信件中字里行间都是回归祖国的迫切愿望】
【信件辗转数月,终于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看完信后非常重视,他明白,佤族对中原的忠诚从未改变,而新中国绝不能忘记这个民族】
【于是,他立即指示云南地委派遣代表前往班老,安抚佤族,明确表示班老地区以及佤族必须回归祖国】
【毛主席的承诺只是第一步,由于蒋介石早前签署的协议,班老地区的归属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英国拒绝将班老归还中国,认为根据协议,班老已经是缅甸的一部分】
【面对这种局面,周总理肩负起了艰巨的外交任务。从1953年开始,他为班老地区的回归奔走了整整六年】
【在他和其他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最终通过一系列强硬的外交手段,班老地区在1960年终于重归中国的版图,佤族人也因此重新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而如今回归华夏的佤族人民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
【但这份千年的深厚情谊从未改变】
“从与诸葛亮缔结盟约到1934年英军入侵,中间隔了1700年!!1700年,七十代人,恪守约定守卫祖国南大门!”
“ 我记得年初好像就有宣传中国的黑珍珠[色]佤族肤色偏黑一些,他们不是其他人肤色不代表大家不向着中国”
“佤族人的皮肤,是太阳对我们的恩赐[送心][送心]”
“看什么剧都不会太有情绪了,但看到这段历史居然热泪盈眶了。”
“听过那首歌吗?“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瓦唱新歌……””
“之前看敬告同胞书,看的泪流满面,有人嫌弃祖国穷,有人誓死不忘初心。”
佤族这个族群最早在先秦时期便有史料记载,如《山海经》里就曾出现过这个民族的身影。
关于佤族的起源,该民族一直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是指“葫芦山洞”“里”是指出来意思是其先祖是从“葫芦山洞”里走出来的。
从这个神话,我们可以知道佤族人的祖先最早是在洞穴里居住的。
直到汉武帝时期,佤族才归为中原王朝管辖,但是这一时期的佤族人只是听宣不听调。这种局面直到东汉末年,才被诸葛亮所改变。
三国时期。
在汉昭烈帝刘备刚去世时,诸葛亮为了能够安心北伐,急需稳固内政、肃清南疆。
于是亲自率军南征,途经班老地区,给佤族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让佤族自此便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某种联系。
诸葛亮在与他们相处时发现,他们不仅学会了更加高效的耕作方式,还对他们中原的政权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忠诚。
在蜀汉建兴三年时,丞相诸葛亮与佤族人的卡那曼卷部落签订盟约,要求佤族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