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战前部署(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听着三人的自责之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厉和警示,但同时也带着一丝宽容和理解。袁尚虽然进行了表面上的斥责,但在内心深处却对三人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袁尚起身走到甘宁、刘辟、龚都身旁,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这个动作充满了鼓励和支持。他们三人共同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九华山之战,也共同承担着失败带来的责任和教训。

    袁尚后来还着重给刘辟、龚都二人进行了封赏以及官职的提升,毕竟二将潜伏九华山,为远在邺城的袁尚立下很多奇功。这二将则强烈要求跟随甘宁作战,愿意做甘宁的副将。袁尚知晓三人都是盗匪出身,因此彼此臭味相同且不会相互鄙视出身。于是答应了他们。

    高顺与其余的吕布降将见面,组成了一股不小的派系。他们分别是高顺、宋宪、魏续、成廉、侯成,以及跟随他们投降的徐州军,特别还有王牌精锐陷阵营。这个势力在袁尚的领导下逐渐壮大,引起了袁尚、贾诩和逄纪的关注。三人暗中商议如何拆分这股势力,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是不能平衡内部势力,真到作战时容易发生彼此不统一协作,相互拆台,见死不救的情况!

    袁尚坐在沛城密室内,面色凝重地与贾诩和逄纪商议。他们深知高顺等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必须谨慎处理这个局面。经过深思熟虑,三人最终达成共识。他们决定将成廉分给颜良做副将,侯成分给文丑做副将,以平衡各方势力。

    在这个降将的派系中,宋宪和魏续被留在袁尚这边听用,以加强对高顺派系的控制。同时,高顺则从徐州军中挑选身体素质优秀、作战勇猛的士兵扩大陷阵营,作为袁尚直辖的军队。这一举动既加强了高顺的实力,也巩固了袁尚的军事能力。袁尚本意是观察赵云一段时间,如果时机成熟,宋宪魏续也给到赵云处做副将,不过只怕二人不服气。所以暂时没有这么安排。

    毕竟削弱降将派系的力量也得一步一步来,也要看个人的表现和能力。削弱总得分个两步到三步,当下这么安排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调整了。先把五位降将中边缘的成廉和侯成分拨开来。核心的高顺,宋宪,魏续不动,且有封赏。日后再进一步拆分,不可操之过急。

    随着沛城的军事缓冲完成,袁尚正式进入反攻北方三州的战役。他下令尹楷将沛城和刘备赠与的粮草九成运输到濮阳郡,只留下少量驻军和伤兵。袁尚决定将濮阳郡作为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

    在濮阳郡,繁忙的物资运输队伍穿梭于街道之间,将大量粮草运往前线。士兵们肩负重担,步履匆匆,展现出一种紧迫而有序的氛围。濮阳郡内的气氛紧张而充满战意,每个人都知道这次反攻北方三州的重要性。

    濮阳郡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气氛。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袁尚的命令传达给每一个部队和士兵,所有人都在为这场重要的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濮阳郡成为了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象征着袁尚决心夺回失地、重振雄风的决心。

    赵云心中充满了对袁尚的忠诚和渴望立功的决心。他深知过去在袁尚麾下做客卿时的不作为和怠慢,现在正是他挽回过去失误的机会。然而,袁谭的军队却只是制造声势,没有实际的进攻行动,让赵云感到无比焦躁和失望。他本想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谁知道袁谭竟然如此谨慎,当起了缩头乌龟。

    在斥候和探子的汇报中,袁尚得知袁谭军队集结在平原郡南部的魏县(今邯郸区域),依托三面环山的地形进行防御。

    魏县的地形特征是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是黄河冲积平原,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魏山等十余座山头分布,其中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另外,魏县共有大小河流十四条,主要有蓼河、崄河两条河流。

    袁谭大军依托这个地势险要的山区安营扎寨,易守难攻,坐等袁尚来攻。如果袁军想绕道攻打平原郡,平原郡必将死守,同时凤凰山大营的袁谭主力会南北夹击袁尚军,同时切断袁尚军的粮道。据说这个策略是黑山贼张燕和辛毗辛评三人共同研究的。表面上袁谭军挂帅的是大将韩猛,实际上出谋划策制定军事策略的则是这三人。尤其是张燕,他身为黑山贼的贼首,本身极其擅长山地战斗,从游击战到山地防守都是一把好手!他的加盟,让袁谭的军事能力大增,尤其在山地地区更是如鱼得水。

    而且辛评辛毗两兄弟,看出袁尚求速战,袁谭求持久战的要害。所以根本不急于攻打濮阳郡,而是同袁尚耗。反正现在掌控北方三州的是袁谭,无家可归的是袁尚。因此以逸待劳,层层设防的消耗战术尤其对路!

    待袁谭从幽州搬来救兵,或是袁谭内部知晓的曹军的联盟派出军队,袁尚的兵力优势便会荡然无存。此消彼长,袁谭的胜算就会更大!

    魏县的袁谭军队数量很多,大约有四万人,这让袁尚意识到面对如此数量的敌军,任务将异常艰巨。袁军去掉伤兵只有六万多人,毕竟攻打徐州城时遭到了吕布军的抵抗,死伤数量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