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风起云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集结或行动。

    五、虚构行军队形:安排士兵在营地周围或者远处行进,制造虚假的行军队形,让敌人看到时认为是实际军队。

    六、制造虚假炉灶:安排部分士兵把每日两万人的炉灶扩张为五万人的炉灶,让敌军的探子看到后,通过炉灶计算袁尚兵力时,产生错误。

    袁尚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虚张声势,让敌军看似规模更大的军队。一方面混淆了敌方的视听,让南北两边的敌军都错以为袁尚大军北伐魏县和平原郡了,另一方面也威吓了袁谭军,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待在防线中,从而给赵云和高顺带来伏击夏侯渊的空间和时间。

    袁尚在行军过程中,故意将繁琐的工作交给四位徐州降将,作为对他们的惩罚。每日里,四将忙得焦头烂额,指挥士兵虚张声势,却只有苦劳而无功劳。颜良和文丑严加监督,任何疏漏都会遭到严厉批评和指责。四将明白这是主公在责罚和考验他们,因此他们心知肚明,收敛自己的情绪,兢兢业业地工作,生怕袁尚找到错处责罚。

    在行军过程中,四将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不仅要保证虚张声势,还要确保军队行进有序、士兵精神饱满。宋宪负责粮草物资的调度,魏续负责军队阵型的布置,侯成负责士兵训练和战备状态,成廉负责情报搜集和敌情监控。四将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颜良和文丑的监督让四将倍感压力。他们时刻警惕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生怕犯下错误被责罚。即使面对着疲惫和困难,四将也始终保持着专注和努力。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赢得主公的信任和认可。

    在这种严苛的环境下,四将又无一兵一卒是自己的嫡系,徐州的降卒都被给了高顺。所以四将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四人也后悔在认领任务时不该耍心机,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参加任务二或者任务三。

    袁尚这边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向北行军,同时散播着袁谭弑父的谣言。这一消息在北方三州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和关注。袁谭在北方三州的宣传则强调他是依照父亲袁绍的遗愿继承家业和地位,与袁尚在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两兄弟之间的口水战和争斗愈演愈烈,舆论也因此变得愈加混乱。

    在三国时代,信息传播并不像现代那样发达,人们主要通过口口相传来获取消息。一旦有离奇或引人关注的事件发生,便会迅速传遍各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袁谭弑父的传言在北方三州迅速蔓延开来,引发了社会上的热议和争论。人们对于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斗和家族内部纷争感到震惊和不解,但也不禁对此充满了好奇和关注。

    袁尚和袁谭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使得舆论更加混乱。两人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让整个舆论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人们开始纷纷议论这场家族内讧的起因和结果,对于真相与否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他们更关心的是这场争斗将如何收场,以及对整个北方三州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种兄弟之间的口诛笔伐、争斗不休的情形展现了人性中的丑恶一面。在权力、地位、家族荣耀等利益面前,人们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背叛亲情和道义。这种丑陋的一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袁尚这边大张旗鼓的进军,早就引起了袁谭军的注意。

    袁谭军队的军事部署展现出了他的谨慎和策略性,他的军事团队打算筑起一道类似于“马奇诺防线”的战线堡垒,用来阻击和消耗袁尚的军力。

    在魏县凤凰山,主将韩猛率领着副将张燕和张合,军师辛毗,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这座山上的军事堡垒建设十分严密,陷阱和屏障布置有序,箭矢、滚木和擂石备足。张燕凭借山地作战经验,精心布置了防御体系,凤凰山拥有充足的水源和粮食储备,可以坚守半年之久。此外,他还专门训练了十余支游击队属性的百人团,两三百人为一队,他们独立作战,主要是袭扰即将来犯的袁尚军队。他们打了就跑,还可以依托某些险峻山路形成以百当千的战术。张燕对袁尚恨之入骨,袁尚杀光了他的黑山贼,还日日夜夜的折磨自己,以人彘蹂躏投降的黑山贼其它贼首。这些都让张燕变成袁尚的头号仇敌!

    在平原郡,吕旷和吕翔兄弟掌控着这座坚城,军师辛评辅佐指挥,兵力同样为两万五千人。平原郡高墙深垒,粮草充足,作战物资备足。吕旷、吕翔专门训练了数个月的城防战,效果颇好。这里的士兵都是袁谭亲自训练和指挥的,忠诚度极高。他们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和地位,愿意奋勇作战,是袁谭竞争对手袁尚的强大底气。

    而袁谭的士兵们在备战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训练有素的素质。他们每日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操练武器到模拟实战,在严格的环境下不断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士兵们互相配合默契,攻守熟练,士气高涨。

    袁尚如果真的硬攻此处防线,非但讨不到任何的便宜,只怕会损失惨重,活活被防线消耗殆尽!

    另一边,曹操方面也如袁尚和贾诩推测的那样,持续关注濮阳郡到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