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万别当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到这,方时顿了顿:“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官府要做的是组织百姓,指导百姓生产,有节制的汲取自然资源来养活百姓。”

    “说的好!”

    林易满脸赞赏:“我见过很多当官的,要么就是让我们种地,要么就是到处教学,还有大多数贪官。

    像你这样的,确实太少了。”

    “你可别夸我,就是纸上谈兵。”

    方时摆了摆手:“真实行起来,还有很多麻烦,比如宗族,你得说服宗族族长,他们才是底层百姓的当家人。

    还要想办法平衡各村之间的利益,让他们不会为了资源而斗殴。

    还要有一批真心为民的吏员,千头万绪没那么容易理得清。”

    方时并不是谦虚,真要让他去当知县,还真不一定能搞好。

    否则,他也不会去当教书先生,想着教一些拥有古代科学和新思想的学生。

    林易笑呵呵给方时倒了杯茶:

    “你说的没错,孔孟之乡,祖宗大如天,辈分更是分的清清楚楚。

    只要你辈分够大,哪怕你是幼儿,所有小辈都得给你跪拜行礼。”

    “几千年的礼仪,不是说说而已。”

    方时点头赞同:“曹县那地方牡丹花不错,林叔下次再经过曹县,可以带点回来卖。

    京城这些达官贵人的小姐,最喜欢这种花花草草。”

    林易眼神一亮:“你再说说哪些地方还能赚钱。”

    “那多的是,大明百废待兴,北方初定,不仅缺人缺粮,盐也缺。

    你可以去沿海之地,进些海鱼干到北方去卖,不过路途遥远,你还是要仔细算算合不合适。”

    话落,方时起身对林易躬身行礼:

    “林叔,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他日再聊。”

    “别他日了,今晚你来我家,我们好好喝一杯。”

    “今晚得去军营,下次吧!”

    “不行,这么久没见,一定要好好喝一杯,明天中午,你也别推脱了。”

    方时点点头:“行,明天中午我一定去。”

    方时走后,隔壁桌子过来一个年轻人,赫然是陈遇的长子,陈学。

    “不枉我们等了这么多天,再次感谢林先生仗义相助。”

    林易慌忙摆手:“可不敢当先生之名,能帮到静诚先生,是我的荣幸。

    方小子是我看着长大,这孩子本来就聪明,加上叶先生的教导,有这才学也是正常。”

    “叶先生?哪个叶先生?”

    林易摇了摇头:“不知道名字,大家都叫他叶先生。”

    陈学面色不显,却记在心中,抬眸看向林易身后:

    “王粮长,方司柬刚刚说的枣树、牡丹之类,曹县是不是很多?”

    王二点点头:“不止这些,水塘、淮河支脉等等都说对了。

    我家背后就有一片枣林,不过用枣酿酒确实没听说过。”

    陈学不置可否:“红枣酿酒一事古籍就有记载,具体方法你一会跟我回家找找。”

    话罢,陈学起身对林易行了一礼:

    “今日一事,陈学记下了。”

    林易匆忙回礼:“我一直想问,为何你们不直接去问,要绕这么一圈。”

    “聪明人不会将心里话说给陌生人听,方司柬就是这么个人。”

    “告辞!”

    林易想了想,觉得也对,要是他他也不会说。

    [司柬啊!太子近臣,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果然,善有善报,可惜不认识其他官员,要不就给方小子介绍个对象。]

    陈学回到家中,将方时对于治理曹县的言语,尽可能详细的复述一遍。

    “爹,方司柬说的这些,应该不仅仅只在曹县适用。”

    陈遇微微颔首:“嗯,确实不仅仅曹县适用,不过也有纸上谈兵的嫌疑。

    你把方司柬的话写下来送曹县去,让思远看情况去做,注意粮食,别让治下百姓舍本逐末。”

    “爹,我从头听到尾,还是不懂这方时是墨家,还是儒家。”

    陈遇轻微摇头:“哪家都不是,或者说哪家都是,若没想错,他的老师应该是叶兑叶良仲。”

    “四梅先生?”

    陈学一脸惊骇:“就是父亲说的那个献上‘一纲三目策’就消失的叶兑?”

    “是他。”

    陈遇一脸惊叹:“就这一策论,他的功绩就不下李善长和刘伯温,若是封爵,国公之位是跑不了。”

    “你不也一样,你要是不推却,陛下必定会给你封个国公。”

    “财帛动人心,你能把持的住,你儿子、你孙子呢?”

    陈遇一脸正色:“不要去追求财富权势,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若子孙有才,自然会有荣华富贵的一天。

    若子孙无才无德,那爵位就是灭族之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