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叶知秋,汉儒一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氏一事不仅仅方时看到了真相,应天府城东一处院落中,也有两人看到背后目的。

    “惟明兄,王氏一事是陛下所为吗?”

    年近七十的钱唐摇摇头:“应该不是,陛下为人大开大合,罢孟子配享都是直接下令,怎会如此拐弯抹角。

    伯时老弟,应该是那些奉‘为生民立命‘为至理名言的人所为。”

    韩宜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是谁:

    “小弟着实不知,我们需要出手吗?”

    “我已经安排了,此事暂时不急,总要等到朝堂上辩论,陛下也不一定会同意。”

    韩宜可不明所以:“还有比这事更着急的?”

    钱唐一脸严肃:“下午,方时去了国子监,崇志三堂学子都要去军营。

    蓝复提出的辩论,应该就是方时出的主意,他想从年轻学子入手。”

    韩宜可也是一脸难看:“我们已经老了,下一代也没有方时年轻。

    若陛下在位时不能定下治国理念,我们注定失败,大明或许三百年不到就会灭亡。

    方时还是太年轻,不懂汉时的强大,不懂百姓所受的战争之苦。

    大明稳定是现在百姓真正所需要的。”

    钱唐抬头望着月亮:“治国理念不同,目的都是一样。

    年轻人总是志向高远,总觉得人定胜天,我们不也曾这样过。

    起码他现在还心念百姓,不像那些利欲熏心之辈,总想着挖大明的根。”

    “我们现在该怎么做?阻止三日后辩论?”

    “阻止不了!”

    钱唐轻微摇头:“让你那些弟子也参加吧!闹得越大越好,最好闹到朝堂上。”

    “啪嗒!”

    韩宜可手中茶杯没抓稳,掉落在地:

    “你想决战?直接分出胜负?”

    钱唐面色凝重:“是,我准备在正旦大朝上疏,看看大明还隐藏着哪些学派。”

    “不再等等?朱襄氏一事,老师那里已经办好了,陛下也没想查,说明陛下的心也在我们这边。”

    “陛下不查是想看看勋贵。”

    说到这,钱唐重新给韩宜可倒了杯茶:

    “失败也无妨,从这事也可以看出,到底还有哪些学派,我们有哪些缺陷。

    回乡之后,可以更好的教导学子。”

    “程朱理学、周礼学派、治民一系,还有哪个?”

    钱唐抿了一口茶,淡淡开口:“那就多了,心学一脉、王充一脉、荀子一脉等等,多的是。

    前元科举使用程朱理学想要统一治国理念,然而他们毕竟是异族,很多读书人隐居起来。

    陛下恢复中华,这些人带着自己的理念,进入朝廷就是想一展所学。

    他们或许人数很少,可加起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陛下迟迟不开科举,想来也是不确定使用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韩宜可微微颔首:“所以,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千年来都是如此,陛下应该也想要安稳。”

    “明天应天府又会掀起一股风浪,就用王氏和秦氏,给辩论开个头。

    这场风波,有对方帮忙,应该能持续到正旦大朝。”

    “行,我明白了!”

    次日清晨

    方时端着碗蹲在厨房门口喝粥,眼睛死死盯着王一扫地,看的王一直发毛。

    “方爷、方爹,你别这样看我,我害怕。”

    “别怕,我只是想看看,你是怎么做到,地上连泥土都没有,还能扫一早上。”

    “那怎么办?我总不能什么事也不干。”

    王一有些惆怅:“来你家这么多天,每次领薪俸的时候,我的心就充满了罪恶。”

    “我看你就是海水喝多,闲得慌。”

    李向也不知从哪里拿来一把瓜子,一边嗑一边丢:

    “现在你有事做了,我保证你可以扫半天。”

    “啪!”

    王一把扫帚扔给李向,一脸嫌弃:

    “滚,自己嗑的自己扫,别把我当傻子。”

    话落,王一转头看向方时:

    “方司柬,我听蒋都尉说了,陛下给你重新弄了个院子。

    到时那边的地就归我扫了啊!要不然我这良心不安!”

    “瞧你这出息。”

    李向一脸鄙夷:“我要是你,过去就直接掌管厨房,我指挥他们做。”

    方时残忍打破李向的梦想:

    “我希望你明白一件事,我是九品,年俸是六十五石、宝钞三十贯,你觉得我能请多少人?”

    “那多了,每人每天半斤米就足够了,一个月六百多斤,这么算,你可以请好几百号人。”

    方时起身将碗端进厨房,出来后才缓缓解释:

    “不是都给米,还有一些给宝钞,外面粮价多贵,你也不是不知。

    再说,我那媳妇可是永昌侯嫡女,每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