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都怪方小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不是怪我那好女婿。”

    蓝玉骂骂咧咧:“他娘的,天天把族谱挂嘴边,早晚把他写到族谱里。”

    对于蓝玉粗鄙的言语,朱标没有放在心上,或者说已经习惯了。

    “是人都有点小毛病,舅舅是长辈,得大气点。”

    蓝玉平复下心情,沉声说道:“算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

    对了,溪儿那丫头给殿下上了什么奏疏?”

    “咳咳……”

    朱标轻咳两声,掩去脸上尴尬之色:

    “让那些读书人去当里长,舅舅不必担心。”

    “呼……”

    蓝玉长长舒了口气:“没事就好,我就怕女儿、女婿合起来坑我。”

    “舅舅放心,有孤在,不会让他们奸计得逞。”

    闻言,蓝玉一脸狐疑看着朱标,最坑的就是你。

    蓝玉变换下神色,一脸严肃:

    “太子,蓝复那小子出京前跟我说了件事,我觉得此事得跟你说。”

    “何事?”

    “蓝复也是听人说的,除了应天,江南各地的纸张价格突然上涨。

    他觉得有蹊跷,让我转达给你。”

    “孤明白了!”

    蓝玉见朱标听进去了,也不再多说,直接起身告辞。

    朱标不仅听进去了,还在心中思忖:

    [卫所识字要用到大量纸张和笔墨,这些人很可能冲着卫所去的。]

    [能控制纸张价格,那么粮食、衣物、柴火等等是不是也能控制?]

    [若没有崖山海战的故事,这些人是不是会隐藏着?]

    [呵呵,真是好样的。]

    朱标并不着急,秦国变法彻底完成也经历两代人,更何况大明现在比秦国大多了。

    正如方时所说那样,基层官吏、军队才是变法的根本。

    朱标现在所做的都是在为以后铺路,他不会现在就公布变法内容,在大明开启变法。

    次日一早,方时应朱标要求来到钱府,拜访刑部尚书钱唐。

    跟着钱府管家,方时缓缓走进会客厅,只见钱唐坐在一个火炉边,火炉上的茶壶正咕咕冒烟。

    “方司柬来的刚好,尝尝老夫泡的茶。”

    方时爽朗一笑,缓缓坐到钱唐对面:

    “钱尚书真是好雅兴,真羡慕死下官。”

    钱唐拿起茶壶,给方时倒了杯茶:“这官老夫大概也做到头了,人一闲就喜欢喝喝茶,聊聊天。

    不像方司柬,你的苦日子还没开始。”

    方时端起茶杯,浅浅抿了口:“还没这么早,下官也还能逍遥一段时间。”

    “方司柬何必骗老夫,陛下已经传诏天下大儒进京,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大变革。”

    既然是劝导,方时也不能什么也不说,缓缓开口解释:

    “历代变法成功失败与否,不在朝堂,在基层官吏,所以不会这么快。”

    钱唐楞了下,想到军营识字,又想到国子监学生前往军营,不由得自嘲出声:

    “原来方司柬早有打算,老夫还以为你只是热血上头,老夫败得不冤。”

    “都是为了大明,只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不同,钱尚书为了大明安稳,下官则为了大明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

    钱唐轻叹一声:“若没有天人感应,后世再出现昏君,该如何劝谏?”

    “明君总是少的,我们要做的是不管明君在位,还是昏君在位,大明都能一直存在发展下去。”

    “秦国吗?”

    方时摇摇头,没有继续解释,而是说出这次过来的原因:

    “下官这次过来,是应太子殿下要求,希望钱尚书不要再传播天人感应了。”

    钱唐喝茶的动作顿了顿,接着将茶杯放下:

    “太子殿下也不想用天子感应吗?”

    “钱尚书应该明白,千年时间已过,历史早已证明,何苦要抱着它不放呢?”

    方时轻声劝道:“汉时巅峰吾等也可以到达,不一定需要汉时制度。

    若有一天,将士们个个保家卫国、朝廷诸公个个都是实干之才,那将会是什么样场景。”

    “方司柬,老夫知道你的好意,不过老夫不会放弃。”

    方时一脸无奈:“你又何苦将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性命放弃掉呢?

    既然为国出力,为何就不能帮帮太子殿下,帮帮陛下呢?

    汉时自用公羊春秋以来,这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两套治国理念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就像墨经、论衡等经典,它们说错了吗?没有!

    那是因为从上到下的治国理念也必须大一统,陛下已经决定使用天心即民心,就不会允许再有别的学说出现。”

    钱唐面容带着不甘心:“千年之制,汉朝因它而强,为何大明就容不下它?”

    “因为读书人变多了,这些读书人从不会相信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