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显摆(1/2)
众人一阵吃味,林周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二弟,能不能别显摆了,大家都清楚,不就是和英烈之府一样。”
林易就是想显摆,现在不显摆等死后再显摆吗?
“诸位也知道方司柬是何人,在朝堂上我这些人只认识方司柬,也只能紧跟着他。
朝廷没人,我们就是赚再多钱也没用,勋贵轻轻动个手指,我们就会身死族灭。
我希望诸位,人人都可以得到一个为国为民的牌匾。”
“砰!”
林周猛得一拍桌子,大声厉喝:
“老二,你想干什么?一直把牌匾挂嘴边,小心我学永昌侯,把你从族谱中抹去。”
林易瞥了眼自己大哥,一脸平静:“不好意思!太子说了,族谱第一页由我开始,以后头香都是我的。”
“我……你……”
林易现在的心情犹如三伏天吃了根冰棍,爽的飞起。
“行了,说正事!”
林易脸色一变,满脸严肃:“方司柬给了我们三条路,让我们自己决定。
一是收购粮食进河南,然后平价卖出,只要灾情结束,太子那边会记下我们功劳,往后有事也会第一时间找我们。
再是进开封府,雇佣部分灾民去太原府,太原城准备扩建。
三是进开封府修筑河堤与道路,往后与海外诸国交易,我们也会加入进去。
不管哪一个,都是为了保证灾民不被饿死、冻死,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海外诸国?太原扩建?]
赵正眼睛亮起,心中激动不已:
[赚大发了,没进林府,哪里会知道这些事。]
[不就是粮食,有海外诸国的生意,粮食算个屁。]
[那些狗东西看不起自己,不让我参与进去,等朝廷开始与海外诸国交易,你们就等死吧!]
赵正没有急着出声支持,而是按耐住性子等其他人的反应。
他是后来者,不能喧宾夺主,只能慢慢来。
杨德瞥了眼赵正,笑着开口:“亲家,方司柬希望我们选哪个?”
林易摇头:“没说!以方司柬的性格,只要不是利用灾情赚取不义之财,选哪条路都行。”
林周也经常见到方时,也有些了解,随即沉声开口:
“选第三条,曹县那边就是方司柬提议修路,这次又说出这话,这说明修路在他心中异常重要。
而且新郑县红枣产量极大,我们想要把枣酒向各府县推广开,这地方必须尽快抢到手。”
其他人也开口附和:“没错,我们最主要的还是酒业,如此既能为大明出力,也能顺便将酒卖到北方,一箭双雕。”
林易不置可否,转而看向杨德:
“亲家,若参与进去,还需你来带头,你怎么说?”
杨德低头沉思,在其看来第一条完全可以放弃,虽说方时不会怪罪,却也不会有任何功劳。
第三条对于林家有利,可对他来说却没有多大利益,他家又不涉及酒业。
[第二条更适合我,可方司柬这条路是林家带来的,不能与林家交恶。]
想到这,杨德一脸笑意看向赵正:
“赵兄,你觉得哪条路比较好?小弟带你进来,就是把你当作一家人,万万不可藏着掖着。”
赵正翻了个白眼,狗屁一家人,不就是让我替你拒绝第三条提议。
[这狗东西心眼真坏,难怪能把杨家其他三房都吞了。]
“要选就选后两条,那可是世袭牌匾,今日不拿,以后不一定有这么好拿。”
赵正大手一挥:“正是为国出力之时,大明需要我们,吾等怎能畏畏缩缩。
我赵家决定,先运送十万石到开封,明年再运送二十万石。
有了这三十万石粮食,足以让十万人一年内都能吃饱饭。”
所有人目瞪口呆看向赵正,这是三十万石,不是三十万斤。
那可是足足三千六百万斤,一人每天只要半斤粮就能活,干重活的再多加半斤也足够。
林易咽了咽口水,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不敢置信:
“赵兄,你确定是三十万石?这不能开玩笑,一旦呈上去要是没有,那就是欺君。”
赵正满脸严肃:“林兄,为国为民牌匾,海外诸国贸易名额,只需要一个,我这些粮食免费送上去。”
“朝廷不会要,方司柬也不会免费要。”
林易摇头拒绝:“你可以用粮食让百姓修路,但不能直接送给百姓,这样没有功劳的。
三十万石粮食太多,我过会就去问问方司柬。
不过,有赵兄加入,我们完全可以接下太原城扩建和开封府修路。
有这两个功劳在,吾等也算被方司柬记在心里,以后有什么为国为民之事,我们永远是第一个。”
赵正心中暗暗舒了口气,能被记住就好,比起把
“二弟,能不能别显摆了,大家都清楚,不就是和英烈之府一样。”
林易就是想显摆,现在不显摆等死后再显摆吗?
“诸位也知道方司柬是何人,在朝堂上我这些人只认识方司柬,也只能紧跟着他。
朝廷没人,我们就是赚再多钱也没用,勋贵轻轻动个手指,我们就会身死族灭。
我希望诸位,人人都可以得到一个为国为民的牌匾。”
“砰!”
林周猛得一拍桌子,大声厉喝:
“老二,你想干什么?一直把牌匾挂嘴边,小心我学永昌侯,把你从族谱中抹去。”
林易瞥了眼自己大哥,一脸平静:“不好意思!太子说了,族谱第一页由我开始,以后头香都是我的。”
“我……你……”
林易现在的心情犹如三伏天吃了根冰棍,爽的飞起。
“行了,说正事!”
林易脸色一变,满脸严肃:“方司柬给了我们三条路,让我们自己决定。
一是收购粮食进河南,然后平价卖出,只要灾情结束,太子那边会记下我们功劳,往后有事也会第一时间找我们。
再是进开封府,雇佣部分灾民去太原府,太原城准备扩建。
三是进开封府修筑河堤与道路,往后与海外诸国交易,我们也会加入进去。
不管哪一个,都是为了保证灾民不被饿死、冻死,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海外诸国?太原扩建?]
赵正眼睛亮起,心中激动不已:
[赚大发了,没进林府,哪里会知道这些事。]
[不就是粮食,有海外诸国的生意,粮食算个屁。]
[那些狗东西看不起自己,不让我参与进去,等朝廷开始与海外诸国交易,你们就等死吧!]
赵正没有急着出声支持,而是按耐住性子等其他人的反应。
他是后来者,不能喧宾夺主,只能慢慢来。
杨德瞥了眼赵正,笑着开口:“亲家,方司柬希望我们选哪个?”
林易摇头:“没说!以方司柬的性格,只要不是利用灾情赚取不义之财,选哪条路都行。”
林周也经常见到方时,也有些了解,随即沉声开口:
“选第三条,曹县那边就是方司柬提议修路,这次又说出这话,这说明修路在他心中异常重要。
而且新郑县红枣产量极大,我们想要把枣酒向各府县推广开,这地方必须尽快抢到手。”
其他人也开口附和:“没错,我们最主要的还是酒业,如此既能为大明出力,也能顺便将酒卖到北方,一箭双雕。”
林易不置可否,转而看向杨德:
“亲家,若参与进去,还需你来带头,你怎么说?”
杨德低头沉思,在其看来第一条完全可以放弃,虽说方时不会怪罪,却也不会有任何功劳。
第三条对于林家有利,可对他来说却没有多大利益,他家又不涉及酒业。
[第二条更适合我,可方司柬这条路是林家带来的,不能与林家交恶。]
想到这,杨德一脸笑意看向赵正:
“赵兄,你觉得哪条路比较好?小弟带你进来,就是把你当作一家人,万万不可藏着掖着。”
赵正翻了个白眼,狗屁一家人,不就是让我替你拒绝第三条提议。
[这狗东西心眼真坏,难怪能把杨家其他三房都吞了。]
“要选就选后两条,那可是世袭牌匾,今日不拿,以后不一定有这么好拿。”
赵正大手一挥:“正是为国出力之时,大明需要我们,吾等怎能畏畏缩缩。
我赵家决定,先运送十万石到开封,明年再运送二十万石。
有了这三十万石粮食,足以让十万人一年内都能吃饱饭。”
所有人目瞪口呆看向赵正,这是三十万石,不是三十万斤。
那可是足足三千六百万斤,一人每天只要半斤粮就能活,干重活的再多加半斤也足够。
林易咽了咽口水,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不敢置信:
“赵兄,你确定是三十万石?这不能开玩笑,一旦呈上去要是没有,那就是欺君。”
赵正满脸严肃:“林兄,为国为民牌匾,海外诸国贸易名额,只需要一个,我这些粮食免费送上去。”
“朝廷不会要,方司柬也不会免费要。”
林易摇头拒绝:“你可以用粮食让百姓修路,但不能直接送给百姓,这样没有功劳的。
三十万石粮食太多,我过会就去问问方司柬。
不过,有赵兄加入,我们完全可以接下太原城扩建和开封府修路。
有这两个功劳在,吾等也算被方司柬记在心里,以后有什么为国为民之事,我们永远是第一个。”
赵正心中暗暗舒了口气,能被记住就好,比起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