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浩然之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孔词离开后,范敏暗暗叹了口气,振武卫地处山西边境,孔家想做什么他怎么会不知。

    在其心里,他更认同赵民望的主意,他本想等方时回京后,再找机会动手。

    然而,赵家族人不见的消息令他错愕,心里更是后怕不已。

    [陈默最近可是真沉寂下去,锦衣卫在华阳府查了这么久,愣是什么都没查到。]

    [算了,我也学学他,看看曲阜那边到底会不会成功。]

    [若曲阜不成,还有李善长,这老家伙不可能一直不出手。]

    想到这些,范敏拿起纸笔,快速写了两封书信,刚准备让人送信,想到府外的锦衣卫,又将书信撕掉。

    [算了!还是在后天过寿时再说吧!]

    面对方时在云南的所作所为,有人破釜沉舟,有人待时而动,也有人顺其自然。

    就像云南孟定府的阿佤人,他们可不管大明的政策如何,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信仰和风俗,交不交土地都无所谓,哪怕土司官刀白苗也一样。

    身为土知府的刀白苗,对于儒学文化异常喜欢,得知大明派遣新的儒学教授,更是亲自迎接。

    在看到张淮的第一眼,刀白苗想到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儒啊!大儒!我一定要跟着他好好学。]

    “在下孟定府知府刀白苗,敢问可是府学教授?”

    张淮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正是!张淮张思节拜见刀知府。”

    “张教授师从何人?怎么从未听说过!”

    张淮抬头望天,脸上浮现回忆之色:

    “幼时跟潜溪先生启蒙、少年时在浙江学于四梅先生,后被陛下看重,在翰林院中参与编修元史。”

    “潜溪先生宋濂?大明太子的老师?”

    刀白苗一脸兴奋:“思节先生,你居然是潜溪先生的弟子,学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走走走,学生已经为先生备好酒菜,学生有许多问题请教。”

    “何言指教?相互探讨!”

    很快,刀白苗便领着张淮来到一处上百平的房间。

    望着桌面上足足二十多道菜和四周服侍的婢女,张淮轻叹一声:

    “吾来此是为教化孟定府百姓,今日便罢,还望刀知府不要再如此铺张浪费,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先生大贤!往后先生的饭食便一菜一汤,必不让先生为难。”

    张淮嘴角微微抽动,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叫你多嘴!人前显圣的代价又忘了!]

    话已经出口,再怎么后悔也没用,张淮只能笑着点头:

    “多谢!”

    刀白苗亲手给张淮倒了杯酒,轻声询问:

    “思节先生,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学生近日读孟子,却一直不明白何为浩然。”

    “浩然即义,即羞恶之心,养浩然之气即是对羞恶之心扩而充之。”

    刀白苗一脸迷茫摇摇头:“不懂!见义勇为可养浩然之气,是这意思吗?可浩然之气到底又是什么?”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此气你可认为是人之七情六欲,情动则心动,心动则身动此乃愚夫愚妇。

    志动而后情动、身动,此乃有志之士。”

    说到这,张淮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此乃吾个人对于孟子一书的理解,若是他人或还有别的解释。”

    刀白苗低垂眼眸,良久之后才缓缓抬头:

    “先生的意思这浩然之气,即是浩然之情?”

    “啊……”

    张淮忍不住张大嘴巴,眼神怔怔盯着刀白苗:

    “浩然之情是什么东西?你不是说你看过孟子?”

    刀白苗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自从蒙元丢掉南方后,孟定府好久没有儒学教授来教导。

    因此,对于儒家学说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

    “既如此,我便从头说,详细告诉你何为浩然之气、如何养浩然之气。”

    “先生请说!”

    张淮也不拖延,喝了杯酒后,便缓缓开口:

    “一阴一阳谓之道,若道为气,则气分阴阳,阴气浑浊代表身子、消亡;阳气则代表精神、生息!

    牛木山之木尝美矣,人见其美旦旦而伐之,使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牛木山之木无法休养生息,无法再复原貌。

    夜气是何?是阳气、是一阳来复、是活子时!

    就像一个人若夜晚没有休息,次日必然无精打采。

    夜气即阳气、浩然之气亦是阳气!此气养人之精神。”

    “那孟子为何说,夜气不足以存则为禽兽?”

    “身主神即为禽兽,尔若一夜不休息,次日为人处事必然被情绪所影响,被身体本能所影响。

    在孟子这是,是用夜气来解释羞恶之心,这也是孟子为何说无羞恶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