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何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茹太素有些讶异:“按你所说,儒释道三家其实追求的都一样,都是所谓的天性,只是方法不同?”

    “方法也大差不差,只是所赋予的名不一样。

    佛家用佛,道家用道,儒家用性,人人具有佛性、道常无为、人性本善。”

    忽然,方时拔高声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前宋开始,这句话在百姓流传多久了?

    当百姓个个都能吃饱穿暖后,他们会不让自己孩子去读书吗?

    如今大明不提前准备,到时候该怎么做?难道让那些百姓个个吃饱了去犯罪吗?

    建立学校最主要不是为了教化百姓,而是将年轻人关在学校中,让他们不给朝廷社稷添麻烦。”

    方时声音大,赵好德声音更大:“方司柬,你把百姓当什么?罪犯吗?”

    “潜在罪犯!”

    方时丝毫不惧:“几千年来,百姓可曾真正教化成功过?

    想要真正教化百姓,让人人向善有序,必须要一步一步来。

    目前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而这个前提大明要变,想要变,大明各地都要安稳。

    巡检司要改制、刑部要制定律法、少年也要全部去读书。

    赵尚书该明白,发展民生最重要的是安稳,若各地犯罪频发,哪来商人敢去做生意。

    没有商人互通有无,各地工坊哪有钱赚,工坊商人没钱,就代表朝廷没有税收养军。

    赵尚书是希望税再从地出吗?再从农民身上出吗?这难道不是走历朝历代的老路?

    历朝历代为何不重商业?那是因为粮食不足,如今大明得益于蒙元打通西方之地,加之南方诸国。

    只要开启互市,海外诸国的粮食可以用来补贴大明。”

    赵好德沉声开口:“方司柬,如此一来大明官员众多,户部支出也多。

    若是取消农税,以后想收可就不可能了!”

    “谁说要取消农税?现在讨论的是要不要全民读书。”

    赵好德没有继续开口,不管从哪方面,方时都应对自如,而且都考虑清楚。

    半晌之后,朱元璋见没人再开口,也没继续询问众臣:

    “既然无人反对,那便准方小子所奏,朝廷增加商业、教育、格物三司。

    具体章程由方小子念给诸位听听,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

    方小子,那三十万字你来念,什么时候念完,什么时候你就可以回家。”

    方时傻眼了,怔怔看着朱元璋:“陛下,你还不如打我两板子。”

    “你又没犯事,咱打你干什么?”

    “没犯……”

    “你念不念?不念我让小宝念!”

    方时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开口:“臣遵旨!”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口不择言!这次就当给你个教训。]

    [不过方小子有句话说的好,年轻人气血旺盛,容易被人撺掇,必须要管控起来。]

    [读书完书后,知道了礼法,也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方时念书之际,郑遇春和黄彬两人在一起唉声叹气。

    “唉……郑兄,被你猜对了,这些事陛下都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猜对有什么用?只怪方时和李善长这两狗贼太阴险。”

    “这跟方时、李善长什么关系?”

    郑遇春没好气说道:“你没听刚刚蒋瓛说的吗?死去的火井县县令林盛,就是当初福建弑父的那个林盛。”

    “什么?”

    黄彬惊呼出声:“他没死?还去了四川当官?”

    “福建那档子事,不就是方时与曹诚弄出来的?交趾不也是这两人?

    蓝封早就去四川了,跟方时没关系我是死都不信。

    现在,我们这些勋贵自身难保,肯定不能阻拦变法,也不会再给变法制造困难,他可以随时开始变法了。”

    “我们本就没想阻拦变法。”

    “他不知道啊!”

    郑遇春现在深感后悔,早知道就该学唐胜宗:

    “我们家里土地有多少,你也知道,他要分土地肯定绕不开我们。

    当初延安侯去做制衣坊,我就该参与进去,也不至于出事。”

    “谁想得到?其他勋贵不也没参与进去,他们不是也知道。”

    “方时就是个阴毒小人!一个林盛放到现在用,也亏他想的出来,那支箭肯定是方时派人射的。”

    说到这,郑遇春顿了顿,叹了一口气:

    “你我两人不严重,等北伐大军回来,让信国公他们求情一下,想来陛下不会大动干戈。”

    “若真有事,要不要拉下李存义?”

    郑遇春扫了眼四周,低声喝道:“闭嘴!我说不会有事就不会有事。

    以陛下的性子,想处理我们,早杀了我们,还需要等北伐大军回来?

    我告诉你,要死也是陈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