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劝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隅紧紧握着手中那封来自徐庶的信件,脸上的神情愈发沉重起来。

    信中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间。

    关羽短时间内便成功夺取了上郡!这无疑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战绩,但同时也让关羽心生骄傲之情。

    此刻的关羽,一心想要借着这场胜利的势头,继续勇往直前,一举攻克太原,甚至妄图吞并整个并州。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样的计划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然而,其中却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必须确保后方无虞。

    可眼下关羽所处的局势却截然相反,当今圣上正身处长安城中,而长空空虚。

    “孤身深入敌军腹地,向来皆是兵家之大忌。云长此番贸然挺进,极有可能会被袁绍识破破绽,若他派出一支奇兵,直取长安,长安危矣!”

    想到此处,刘隅不禁心急如焚,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郭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良久,他打破了沉默,语气沉稳地说道:“眼下最为紧迫之事,乃是务必让云长止住进军之势,严格依照既定之规划行事,如此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刘隅微微颔首,表示对郭嘉所言深以为然。

    此时,袁绍已然在黎阳屯驻大军,双方之间的激战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而雒阳城的军力本就捉襟见肘,实在难以抽出更多兵力赶赴雒阳予以增援。

    思来想去,唯一可行之计,便是让关羽回军。

    对于关羽的统兵之才,刘隅自是心知肚明且深信不疑。

    在众多将领当中,能够独当一面、堪称帅才者,舍关羽其谁?

    然而,关羽身上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软肋——那便是他的傲性。

    自吕布遭己拘禁于雒阳城后,关羽的傲气更是与日俱增。

    这种变化似乎亦在情理之中,毕竟关羽自投身征讨黄巾军起,仅在虎牢关前领略过吕布的威猛无敌。

    至于其他敌手,皆未能在战场上击败过他。

    这般赫赫战功,难免令关羽心生骄矜之气。

    长期的胜利必然会让人信心爆棚,他们往往会在心中有一个错觉,这个世界上的事,除了生死,莫不可为!

    这种自信很可怕,特别是对于关羽这样统领千军的统帅来说。

    “奉孝,以我对于云长的了解,我担心,此时他正处于胜势,就算我派人让他退兵,恐怕他也不会遵从。”

    徐庶的木牍信中写的非常清楚,徐庶劝诫,把关羽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拒绝。

    刘隅此时再让人去发布命令,如果关羽还以这样的理由来搪塞,就会错失机会。

    “主公啊!依眼下这敌我双方僵持不下的局势来看,袁绍很可能已经暗中出兵。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只能有一次机会去劝回关羽。”

    郭嘉言辞恳切,语气坚定地说道。

    其用意已然不言而喻,以当下的时间节点来估算,他们仅有这么一次宝贵的机会了。

    若是关羽不肯听从退兵之令,如此这般往返折腾一番,在时间上必定是难以赶得及的。

    毕竟雒阳与并州之间相隔甚远,足有千里之遥。

    而以现今所掌握的通信方式而论,即便是最为迅速的传讯途径,这一来一去,少说也需要耗费数日光阴。

    “主公,如果关羽不遵从军令,必要时可以将他就地免职。满伯宁并不是只通律令,他还有治军之才,若论起武艺来,他虽然不如关羽,但若让他镇守一方,抵御袁军,必然能不辱使命。”

    不可否认,满宠的确是文武全才,在历史上,他在许县管理律令之后,曾担任汝南太守,镇守一方,屡次建功,被曹操大加赞赏。

    刘隅并不想准备这样做,大战在即,临阵换将,本就是军中大忌,更重要的是,关羽并不是单一存在,他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视同生死。

    一旦这个时候关羽被免职,很可能会引起刘备、张飞的意见。

    自己的实力本来就弱于袁绍,如果不能形成合力,想要战胜袁绍,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奉孝,伯宁之才,我岂能不知,大战在即,不是换将的时候。”

    郭嘉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主公可派刘玄德前去传令,云长虽然傲慢,却极重义气,有主公军令,加上玄德的劝说,云长必然领命。”

    郭嘉的想法,与刘隅不谋而合。这个方法是目前刘隅想到的最优解。

    等刘备前来,刘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刘备。

    刘备紧紧皱起眉头,脸上流露出沉重之色。他不禁叹息道:“云长啊云长,你怎会如此糊涂!如今天子尚在长安,岂可为了一时之功业,便将天子置身于险境之中呢?”

    刘备深知自己身为汉室宗亲,有着维护大汉江山的重任的自觉,他对于天子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