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网络咖啡厅(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九九四年,网络咖啡厅这个名词在欧美国家逐渐被人熟悉。

    互联网这个概念正在被一些媒体热炒。

    但对普通人来说,这东西离自己非常遥远。

    即便是美国这种个人电脑发源地。家庭用户拥有电脑的比例还相当之低。

    更不要说这个“即插即用”和win95都不存在的时代,在家里配置上网所需的软硬件所要面对的困难了。

    网络咖啡厅给了普通人能够亲自体验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的机会。

    不过,这个时期的普通人群眼中互联网带着一层滤镜。

    仅仅一年之前这还是科学家专用的工具。

    而现在,传统媒体上关于互联网的传说也都是一些跨越大洋交上朋友或者匿名电子邮件开始的罗曼史。

    人们带着这种憧憬,小心翼翼的来到网络咖啡厅。付一杯咖啡的钱。在光鲜的落地窗前坐在高脚椅上,面对陌生的工具不知从哪里下手。

    这种店的生意暂时还不错。但是对于培养消费者的网络使用习惯用处不大。

    一九九四年的初夏,有乐町附近的商业区开设了一家网络咖啡厅。

    叫做“咖啡、茶还是网络”。这是日本第一家网络咖啡厅。

    虽然名字多少带一点戏谑的成分。但对象客户却是附近丸之内和银座一带的商务人群。

    店铺以白色和银色的极简风装修示人。

    硕大的crt显示器被巧妙的水平安放在玻璃板下,周围用白色隔板遮挡。

    店员也是清爽的青年男女。菜单上只有现磨意式咖啡和精致的甜点。

    非常符合这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科技生活的幻想。

    这家店铺的合伙人一方面是东海网络,一方面是日本大学映画研究会的会长増山。

    自从他为东海软件拍摄的影像片段在电影院上映以后,他作为公司社长的父亲终于认可了儿子的能力。

    这家网络咖啡厅就是父子关系修复的象征。

    店铺自开业以来业绩相当不错。

    但増山自己知道,店里没有回头客。

    办了会员卡的客人消费次数绝少超过三次。

    更不要说那些连会员卡都没办的了。

    真正来店里上网的,只是一些在日本出差需要收发电子邮件的欧美顾客。

    面对这样的局面,齐东海意识到这种阳春白雪的业态无助于推广网络普及。

    想要让普通消费者喜欢上网络,需要给他们一些二十一世纪的“网咖”震撼。

    不久之后,另一家风格迥异的店铺在秋叶原某杂居建筑的地下室正准备开业。

    店名叫做“秋叶原deep”。

    “deep,这算是个什么名字啊。”

    森田电机的社长森田接下了为这家网咖装配电脑的生意。同时自己也入股当了股东。

    整个店面的装修过程里。他都经常跑过来义务做监工。

    “地下室房租便宜。因为是开在地下室的店铺,所以是deep嘛。”

    齐东海一边装配着廉价的胶合板电脑桌一边回答道。

    他现在大可不必亲手做这些杂活。但繁重的脑力劳动之外拧一拧螺丝也算得上是一种休息。

    “真实让人担心啊,到时候店里肯定烟雾缭绕的。”

    “所以我保留了原来店里的排风和消防装置。”

    这家店面原本是家烤肉店。排风设备处理些二手烟应该不是问题。

    “请问,请问有谁能来签收一下吗。”

    一台汽水机被送进店里安装。

    齐东海在送货工人手里的单据上签字,留下了底联。

    “这店铺不是咖啡厅吗。又不是自助餐。”

    森田对这台汽水机的出现有点诧异。

    “只是叫网络咖啡厅,最后的主营业务搞不好既不是网络也不是咖啡。”

    “那是什么?”

    “游戏。”

    齐东海构想中的网咖其实更接近未来中国式的商业模式。

    上网服只是服务范围之一。

    将来随着家用电脑上网的普及,需要专程去网咖登录互联网的用户会越来越少。

    反而对游戏和电竞的需求会增加。

    九十年代中期。

    电脑游戏的联网模式更多的还是集中于局域网联机。

    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

    一直到常时联网的宽带普及,再加网络对战平台的诞生,网络联机对战的重心才会转移到互联网上。

    而即便到了那种时候,网咖作为游戏本地推广平台的一面也不会被轻易削弱。

    谁占据了网咖这个渠道,谁就掌握了网络游戏的重要通路。

    “这么说你是打算把游戏当作这家店的主营业务了?”

    森田一开始单纯的以为这只是一家提供上网服务的店铺。

    当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