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把他们上市?还是算了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齐东海想要研发主机的事情暂时还没有和公司内的任何人提过。

    他需要一个人埋头先写计划书。

    倒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霍奇森在今天拿着一叠报告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

    “中文的?”

    齐东海看着手里的文件,虽然这份报告是中文写成,但全部用的是繁体。

    齐东海阅读繁体字没有障碍。

    只不过里面通篇都是金融业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还有许多直接使用英文单词书写。

    齐东海看的一头雾水。

    只是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其中的主要思路。

    “深层科技,ipo。”

    “我委托香港那边的朋友评估了一下深层科技的前景。如果拿研发主机做噱头,市场会很感兴趣。所以大可不必动用自己的资金储备。用股市圈钱就是。”

    “所以你的意思是?”

    “把深层科技上市!”

    “纳斯达克?”

    “香港的公司,当然是港交所了。”

    霍奇森这些年逐渐从市场营销的角色转变回他熟悉的金融掮客身份。

    以他的逻辑,一个人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不取决于手里有多少钱。

    而在于手里能调动多少钱。

    上市公司,花股东的钱。永远比花自己的钱更好。

    “可是香港市场也没法圈到足够的资金吧。”

    “十亿港币总归是能有。”

    美元兑港币自一九八三年起就实现了联系汇率。

    一美元兑换七点八港币。

    十亿港币就是将近一亿三千万美元。

    在世纪之交。这笔钱完成一款主机的硬件开发确实是足够了。但也不太够。

    原时空中,整个dreamcast项目,世嘉亏损了大约五百亿日元。

    也就是四到五亿美元的水平。

    这其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是营销费用。

    而在未来的xbox项目上。

    微软补贴了十多亿美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烧在了硬件堆配置赔本赚吆喝方面。

    每卖出一台xbox主机,微软就会亏损一百五十美元。

    光是这部分,就烧进去将近四亿。

    再加上微软当时对硬件开发缺乏经验。

    几次大的质量问题都是以换代修。

    就更扩大了硬件方面的损失。

    很显然,尽管gamebrick项目已经进入了只靠硬件就能赚钱的良性循环阶段。

    但是指望深层科技自己手里的资金外加股市上圈的钱就能完成主机从开发到市场营销的全部环节是不现实的。

    不过十亿港币差不多是现在香港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类企业能提供的极限。

    齐东海手中的报告就对此有所描述。

    即便是有某老牌香港财阀集团作为靠山。

    香港市场上某个最近正在筹划当中的典型的“dot ”企业的ipo项目,也只能做到八到九亿的筹资规模。

    要知道,在当下这个网络泡沫还没破裂的时代,一家虚无缥缈的dot 公司可要比脚踏实地生产硬件的企业吃香多了。

    “上市的话,还是算了吧。”

    读完了报告,齐东海做出了如此的答复。

    至于理由,他向霍奇森给出的理由也很好理解。

    齐东海希望能保持公司全部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的好处和坏处,齐东海都深有体会。

    在他的事业版图之中。lifelive就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

    一方面,借助股市的资金。这家公司早早卡位了门户网站这个领域。

    在日本市场,即便是全球头号门户雅虎也无法与其相抗衡。

    另一方面,公司的运作上多少有些受制于人。

    东海软件和深层科技的决策无需向一个被“分权”的董事会负责。

    财务状况也不用向外部公开。

    很多暗度陈仓的行为可以不声不响的进行。

    而lifelive作为上市公司,有诸多的公开义务。

    又一切要向股东负责。

    虽然齐东海和森田二人牢牢把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不至于“快意事做不得一件”。

    总归还是要被其他投资人掣肘。无法做到如臂指使。

    齐东海做主机,本质上是对现在市面上两款第六代主机有着一种“恨其不争”的情绪。

    而且不光是市面上这两种。

    未来将要上市的ngc和xbox主机,其实也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齐东海想要的并不是单纯在硬件机能上的堆砌。

    而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改变。

    整个第六代主机的生命周期相当之长。

    足以支持齐东海“先知先觉”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