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邦一把拉住两人的手,他显得很是激动。

    “子房乃谋略见长,齐王以兵事为傲,…若两位能够珠联璧合,定可灭亡项羽尔!”

    陈平连忙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

    在刘邦和陈平的注视下,张良和韩信便开始了谋划。

    他们来到蒲团处跽坐,两人时不时的侧目耳语。

    只见韩信说完,张良则时不时的笑着点点头。

    待张良低声嘀咕几句,韩信也露出了满脸的惊讶之色。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谈起来。

    时间飞逝,足足一个时辰后,两人才相视一笑的站起身来。

    看到这,早就等到不耐烦的刘邦立马上前。

    “如何,…可有对策?”

    张良看了一眼韩信,他笑着点点头。

    “齐王之兵事,真乃惊为天人,吾听之甚是佩服矣!”

    刘邦大喜,他赶忙看向韩信。

    “齐王,子房皆如此赞之,…不知乃何等计谋尔?”

    “大王,小王之计谋乃辅之,张先生之谋略方是破敌良策也!”

    刘邦大惊,他随即又看向张良。

    “子房,…可否言之?”

    “大王,吾之计谋,…只乃攻心之计尔!”

    “…攻心之计?…如何攻之?”

    “大王需寻得楚人,…方可实施此计也!”

    “…楚人?”

    “是也,此计乃歌谣尔,…需楚人吟唱之方可发挥奇效也!”

    “…寻楚人乃易事,…不知歌谣何以破敌乎?”

    “因此歌谣乃楚人乡律,以哀伤悯人为旋律,…若楚军闻之,定可令楚军生之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望子房细细道来!”

    看着刘邦满脸的期待,张良淡然一笑,他便开始了讲解。

    他认为,当楚军听到熟悉而又哀伤的楚歌,便会令楚军士兵产生思乡之情、孤独感和绝望感,并削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信心。

    其次,便是对楚军士气的瓦解。

    当楚军听到熟悉的歌谣,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士气。

    使士兵们感到孤立无援,对胜利失去希望,从而降低他们的战斗力和团结性。

    再者是,战略迷惑。

    让项羽难以判断局势,令楚军陷入混乱和困惑之中。

    刘邦理解了楚歌的妙用,他激动的握住了张良的手。

    “此计甚妙,一曲歌谣便可令楚军生乱,…奇谋也,真乃奇谋也!”

    张良笑了笑,他看向了韩信。

    “吾之计谋乃乱其心,…若项羽欲逃之,非齐王之策略方可杀之!”

    听到可以杀项羽,刘邦先是一惊,接着便露出了满脸的疑惑。

    若能灭亡项羽,那真是太好了。

    项羽这个对手太强大了,若是能杀了他,那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想到这,刘邦连忙看向韩信。

    “齐王,…不知何等策略,乃令子房如此赞誉之?”

    “十面埋伏尔!”

    “…十面埋伏?…何为十面埋伏?”

    在刘邦的期待下,韩信便讲述起来。

    他认为,一旦楚军因‘楚歌’动摇了心理防线,必定会令项羽做出抉择。

    而项羽的选择无非两种。

    第一,面对士气丧失,选择坚守、投降。

    第二,趁士气尚存,率部突围出去。

    可他对项羽的了解,项羽绝不会投降。

    他若不投降,也就只得固守和突围了。

    面对项羽的固守和突围,最好的办法便是围困。

    可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他的实力无论到何时都不能小觑。

    接着,韩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待四人来到地图前,他伸手指向垓下城的位置。

    他认为,垓下乃地处平原地带,这里很适合汉军的重兵包围。

    若想彻底消灭项羽,首先需要对垓下城四面重围。

    一旦楚军因‘楚歌’动摇了心理防线,项羽即便不选择突围,他也一定坚持不下去。

    若是项羽选择突围,汉军可以在垓下城的四个城门前,分别放置十万大军。

    四个城门,也就是四十万大军。

    即便如此,若项羽还能‘破阵而逃’,那便在垓下城的八个方向埋伏兵力。

    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每个方向的伏兵可设伏兵三万,并对侥幸逃出的项羽进行伏击。

    一旦项羽被其中一方纠缠住,便令灌婴率领五万骑兵随时支援上去。

    若五万骑兵依旧不能斩杀项羽,其它方向的兵力将源源不断的赶来。

    若是如此,即便项羽是神,他也将活活被耗死。

    韩信说完,刘邦久久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