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开民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羽笑了笑。

    “汝既知晓,…寡人愿闻其详!”

    “陛下,…人若饥饿,当思饱腹也!”

    “…饱腹?……”

    桓楚话罢,韩信、季布、虞子期皆是一拍脑门。

    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几人竟想的复杂了。

    看来,越简单的问题,越能难住‘聪明人’。

    项羽满意的点点头。

    “是也,人若饥饿之时,只一念头,…那便是饱腹之心思!”

    说完,他看向桓楚。

    “若可日日饱腹,并无后顾之忧,…天下百姓又当有何念头?”

    “…呃……”

    桓楚支支吾吾半晌,这个问题俨然难住他了。

    韩信眼眸微动,他面露喜色。

    “陛下,…此事小王知晓!”

    “…哦,…望韩亲王细细道来。”

    “陛下,小王对饥饿之事,曾深有体会。…当初小王乃一闲人,每日饥饿无从事事,只得以垂钓度日。…可小王技艺不佳,并不可因此裹腹。…后识得一漂母,并每日得一炊饼,方才令小王渡过艰难岁月。…因此事,小王抛下饥饿,便安心钻研兵事,…并方有近日之成就!”

    韩信话罢,季布连连点头。

    “陛下,末将知晓矣!”

    项羽大喜,他示意季布说下去。

    “陛下,韩亲王所言极是!…人一旦解决饥饿,便可放下顾虑,并潜心寻谋它事!”

    项羽又一次点头。

    “不仅如此,待百姓衣食无忧,…寡人还需重赏方可!”

    “…重赏?……”

    四人齐齐发问,并一同看向项羽。

    “是也!…譬如,养猪能人者需重赏,种地有成就者当重赏,能工巧匠者,亦乃重赏。…如此重赏之下,吾楚国岂不日新月异、并立于国富民强之巅?”

    “…国富民强?……”

    “此国富,需建立于民强,…此事汝等可否会意?”

    四人暗自寻思一阵,几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项羽的意思很简单,国富不代表民强,而民强才能证明国富。

    他一系列的惠民策略不为别的,主要为了先解决百姓的饥饿。

    一旦百姓吃饱饭了,那他们就会绞尽脑汁的寻思着怎么富有。

    有了向往过上好日子的心思,他们才能集思广益、各尽其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只要楚国人人如此,那随后带来的科技、养殖、耕作、冶炼、造船………

    若这一切都很顺利,那楚国将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项羽满脸笑意。

    他此刻,浑身都充斥着成就感。

    这时,韩信略微沉思,他虽然很是佩服项羽这个抉择,可‘当下问题’还没有解决。

    心出忧虑,他赶忙看向项羽。

    “陛下,汝之长远谋划固然妙,…可当下缺粮一事?……”

    项羽收住笑,他摆了摆手。

    “吾楚国兵力数十万,…又岂能无粮?”

    “…呃……”

    项羽起身,他走向韩信。

    来到韩信近前,他诡异一笑。

    “韩亲王,吾军既无粮,…不妨先行借之!”

    “…借之?”

    “是也!”

    “…陛下,…同谁人借之?”

    “汉国!”

    “…汉国?”

    听到向汉国借粮,桓楚赶忙起身。

    他来到项羽近前,露出一脸茫然。

    “陛下,为何借之,…不如拿下汉国尽收其粮?”

    桓楚话罢,项羽摆摆手,他侧目看向韩信。

    “韩亲王,…汝可否知晓寡人用意?”

    经项羽一提醒,韩信瞬间睁大了眼睛。

    他看向项羽,笑了起来。

    “陛下高明,…此‘借’非彼‘借’也!”

    “…此借非彼借?”

    桓楚嘟囔一句,他挠了挠后脑勺。

    “…何意?借便借,…又如何此借非彼借?”

    韩信呵呵一笑,他看向项羽。

    项羽点头,示意韩信继续说下去。

    韩信会意,他露出一脸的自信。

    “若小王猜测无误,同汉国借粮乃一阳谋,若其借之便无碍,…若其不借,…后果他汉国定当自知。”

    韩信说到这,桓楚依旧不解。

    他都快把后脑勺挠秃噜皮了,也没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借之,日后亦需还之,…不如夺其国来之爽快也!”

    这时,季布和虞子期也反应过来了。

    他们起身来到桓楚近前,两人摇头露出了可怜他的模样。

    话到此,除了桓楚无法理解,其他几人皆已顿悟。

    项羽没有再解释,他随即看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