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追兵(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肩头一颤,紧接着,就用衣袖拭了拭额头冒出的冷汗。

    孙公子的那些随从,对刘大将军的声威,也不至于就一无所知,于是,他们原本高举着的兵器,也下意识地往下收了收。

    确实,刘大将军早已经是权倾朝野,位极人臣,如果胆敢对他的心腹刀枪相向,已经无异于向当朝丞相挑衅。此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确实是要斟酌一番的了。

    孙复拉过司马宁,两个人脑袋凑在一起,应该是在商议着些什么。

    过了好一阵子,孙复才这样说道:“赵姑娘,对于刘大将军,我们一向都是礼敬有加的。哦,能够不伤了双方的和气,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哦,这样吧,本公子一向宽以待人,无意于强人所难。这样吧,再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让你好好思忖一下。不过,话也要说清楚,这柱香燃尽之时,如果,赵姑娘如果还不能给我们一个答复,恐怕,我们,我们恐怕也只能另想办法了,再采取某种不得已的手段了……”

    这样说着的时候,孙复的一名随从,也就是当初“邀请”赵昭婷前往乌衣巷的那个小厮,就着火把,小心翼翼地燃起一炷香。

    如此一来,赵昭婷为自己和青儿,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暗暗地吸了一口长气之后,她思绪如潮:这所谓的一炷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不过,再怎么说,也算是我方争取而来的!

    孙公子为何要作出这一让步呢?最为直接的原因,自然就是迫于刘大将军的权势了。如果换作另一个人,他多半就会喝令手下,立即动手的了!因为,这乌衣巷一带,可谓是他的地盘。这个家伙,处心积虑,居然拥有一支只属于自己的武装,确实不简单。由此也不难想象,他所谓的兴复之志,由来已久,至少,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没有自己的人马,他会想出“清君侧,振朝纲”这样的幌子来吗?而且,陆嘉、萧正涛、陶辉等人,会投至他的帐下吗?而且,宁王子为什么也和他搅在一起,也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了。

    对于大晋律例,我的了解,着实有限。

    此刻想来,多半是这样的吧?本朝衣冠南渡之际,军队实力有限。因此,对于名门世族的私人武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从这个角度看,孙复能够拼凑起一队人马,也不足为奇。

    不过,世易时移,当年的那一套,只怕已经行不通了吧?

    对于王谢庾桓诸大族的衰落,刘大将军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说得再直白一点,是乐见其衰败。是啊,如今的乌衣巷,早就是门前冷落了。只不过,对于本地豪族的崛起,刘大将军却有点忽略了?或者说,是不是有点掉以轻心了?

    对于这一方面的事情,我了解不多,自然不便于信口开河。不过,也不难想象,对于孙复这一伙人,他多半是不能容忍的了!作为当朝大丞相,如果听凭民间拥兵自重,那是不可想象的。

    回到相府之后,对于这一情形,作为属下,我自当如实禀告。

    只是,如何才能够返回相府,这可是太棘手了。甚至,按照目前的情势,能不能活着离开这乌衣巷,都是一个问题了。

    此时此刻,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孙公子为什么还不动武呢?

    不难想象,孙公子也在反复权衡着、掂量着。因为,只要迈出第一步,以后的局势,只怕就是不可收拾的了。那种后果,只怕他也承担不起!能够不伤和气,那是最好的。

    一柱香的时间,就此而来。

    只是,再怎么说,这一柱香的时间,只是一个缓冲。这柱香烧到尽头之时,还是要见分晓的!

    唉,当初,一时心慈手软,让那两个小丫鬟轻易翻转。然后,才出现眼前的这一幕。

    嗯,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我和青儿突然想着晚一点才用餐,就是为了利用夜间天黑的有利条件,图谋脱险。我们可以这样想,只是,孙公子那一伙人,只怕也没那么好蒙骗的吧?

    由此想来,在送饭之前,他们就已经约好了:在多长时间之内,无论如何,都派人过来看一下?

    这种猜测,应该是成立的吧?

    这个孙公子,既然能够想到做点事情,兴复他那个故国之梦,那么,如何扣押人质,如何防止人质逃跑这一类事情,自然也能够想象得到。要不然,他凭什么召集起这样的一伙人。

    如此说来,倒是我小觑于他了?

    当然,到了这一刻,再去想这一类问题,意义不大了。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去追究消息如何泄露的,早已是于事无补。

    我最为心寒的,自然就是,那个司马宁,跟孙公子越走越近,在这种紧要关头,帮孙公子说话。这种举动,只能理解为沆瀣一气,为虎作伥了。到了这一刻,原本残留的一丝幻想,也就此破灭了。

    司马宁,就这样一条路走到黑,真是没办法了。

    这也意味着,我和他,终成陌路。

    然而,这一刻,甚至也不是自怨自艾、黯然神伤之时。情感成为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