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面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过呢,要看清如今的潜流涌动,就得多多斟酌、细心寻思一番的了。

    遥想东汉末年,孙坚、孙策父子,就开始经营江东了。赤壁之战之前,孙权所承继下来的基业,已经是相当厚实的了。因此,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诸葛亮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最终说服孙权:这样的故事轮廓,其实还是流于表面的。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有着父亲和兄长打下来的基业,孙权还是有底气的,他并不想轻易就范,拱手相送。

    想想也是,此前的一二十年,北方长期都是征尘四起的,而江东地区,则较为平静,不曾伤筋动骨。将士习练有素,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孙权敢于跟曹操叫板的最大的底气。

    还有,司马炎承继魏统,并没有急于南下。直到确信吴主暴政,苍生黎庶怨声载道之后,才决定南下伐吴。然而,这已经是司马炎称帝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由此也不难想象,对于东吴的实力,司马炎还是颇为忌惮的,至少,不敢轻易言兵。

    对于孙复孙公子来说,东吴沦丧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这种事情,早就烟消云散了,不再萦怀了。然而,孙复并没那么简单,他是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的。

    看来,再往上的三四代人,这复国之念,一直都在延续着。只不过,那些年月,大晋的根基,还算牢固。而且,朝野上下,多半在忙着抵御外来侵扰,或是北上收复失地。因此,所谓的东吴复国,远离了时代的旋律,也就没有什么生长的土壤了。

    就我而言,确实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被劫持到了这深宅大院,并且,跟孙复、陆嘉之流有所交流,我也想不起有这样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一件事情,恐怕就连刘大将军,也未必就有多少了解吧?

    是啊,这样的一股势力,一直都潜藏于暗处,让人难以想象。

    这乌衣巷,就源于东吴时代的乌衣营。这儿所驻扎的,就是东吴王室最为倚仗的亲兵、禁军了。东吴灭亡之后,成建制的乌衣营,也就烟消云散了。而最近的百来年,伴随着王谢庾桓这些门阀世族的相继崛起,由盛至衰,人们所记得的,多半就是这些名门大族的呼风唤雨,登场落幕了。由此看来,这位孙公子及其家族,潜藏隐忍、韬光养晦的功夫,还是相当不错的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曾留意到这一点。

    直到有一天,这位孙公子难免会这样想:既然那些门阀世族都已经式微衰落,也该到我们东吴大族上场了吧?

    当然,光有这样的念头,还是不够的。

    大晋的天下,私自练兵,图谋不轨,那可是忤逆不道的大罪啊!于是,孙公子就想着要做得隐蔽一点。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目光,瞄向了司马宁。

    当然,司马宁也有自己的想法,不会简单地投奔其下,为别人所利用。因此,双方应该是相互利用,各打各的算盘。

    当然,他们都想清楚了,要改变上层,最大的阻碍,就来自相府里的刘大将军!如此一来,他们所打出的幌子就是“清君侧,振朝纲”。这样说吧,事成之后,谁登上大殿里的那个宝座,还可以再作商量。然而,不把刘大将军扳倒,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把他们的这个思路弄个一清二楚,就有助于我做出抉择。

    也不是说,我就有多重要,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孙公子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得先过我这一关!

    孙公子和陆嘉,前来游说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了。

    原本,我也觉得自己微不足道。到了这一刻,我还能再妄自菲薄吗?

    在有求于我之时,这孙公子和陆嘉,自然是彬彬有礼、谦恭诚恳的。然而,一旦他们过了河,达到了目的,不难想象,第一个遭到清算的,应该就是我和青儿了。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其实,这只是因为,对于他们这一伙人来说,我参与了这一切;我所知晓的,太多了!

    对此,我可要提高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

    “事成之后,无尽的权势富贵啊!”陆嘉这样说;当然,这更是孙公子的阴谋与主意!为了劝降我,这两个家伙,自然会好话说尽了。

    只是,他们可以这样想,这样说,而我呢,凭什么要听他们的呢?他们所画出的大饼,还真能够充饥不成?

    与宁王子北渡之时,我就想起了,以后所遇见的事情,只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现如今看来,还真是这样。甚至,还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此之前,我做梦也想不到,还有孙公子这一伙人。

    当然,就是现在知晓,也不算太迟。

    这样的一伙人,以前也算是善于伪装,喜欢戴面具。然而,到了现在,他们就想着撕下面具,露出獠牙来了。

    这一切,发人深省,值得警惕啊!

    第三个夜晚,司马宁来了。

    一番寒暄之后,他这样问道:“赵姑娘,这件事情,真的就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