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问君归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旅游就是景点拍照、宾馆补觉。要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如果不拍照,以后,记忆模糊了,又该怎么办呢?当然,不能为了拍照而拍照,面对着景点,最好还是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而这一次,我也没有留下多少照片。那一刻,如果心里没有,以后再回味、再回忆,也是没多大意思的。

    返回之时,有人说起,这乐山大佛,还有另一种观看之法。确实,在那条自西向东的马路上,你站在马路偏南一侧,找一个合适的立足点,往西北方向望去,就会发现,一大片静水之中,隐隐有个卧佛,而整个乐山大佛,就成了整个卧佛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看到这一点的人,目光之独到、锐利,让人叹服。是啊,石山雕成的大佛,无论怎么巨大,在整片天地之间,依然是渺小的。至于人嘛,站在那大佛的一个指甲之上,却又显得那么纤细。由此看来,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把大佛当作风景的时候,在马路南侧的人看来,我们连同整个个大佛,也只是他们眼里风景的一部分。这一切,又让人想起了那样的诗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这,这又怎么说呢?人的视角,还真有点琢磨不透。就好比说,当我们觉得自己身处巅峰之时,却不知,你所谓的顶峰,或许也只是别人眼里的一粒尘埃。我们总习惯于目光向外,去看别人,去看外面的世界,对于自己的内心,未必就很清楚。要说这样的一个夜晚,我本该早早休息的了,只是,劳青峰的突然离去,却又让我难以释怀……

    “滴答,滴答,滴答——”突然,这样的声音响起,打断了辛怡禾的思绪。

    “是,是下雨了?”辛怡禾这样暗问自己。

    带着几分疑惑,她走到偏南一侧的窗前,拉开了窗帘。

    在暗淡的路灯光的映照之下,临近窗台的一大片路面,早已湿透。而这一刻,雨势又加大了些,随着那“滴答滴答”的响声,路面上,积水已经慢慢开始流动了。那路灯光,偏向于橙红,如此一来,那些缓缓流淌着的雨水,甚至隐隐泛出几分红润来,自有一番亮丽。

    辛怡禾心神不定,无心多看。

    拉上窗帘之后,她回到床边,斜倚着,一时也是倦意全无:刚才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我为什么难以入眠?看来,是天气有点闷热,一时难以成眠啊!过了这么久,此时此刻,劳青峰会是在哪儿呢?

    他在哪儿,真的就这么重要吗?如果真有要事,他自然也就奔忙去了。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职场中人,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人家的节假日,多半也就是他的工作时间了。平时,他比较清闲,因为,那些“游客”们,正忙着上班干活儿。而那些人有空了,也就到文旅行业忙碌了。这样的事情,看似反常,实则很正常。哦,这一带地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巴山蜀水之地了,这地方,在降水方面,也自有特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由此看来,刚才,我听到了那雨点的声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当然,“涨秋池”什么的,我没有亲眼看到,也就没必要信口开河。这样的一首唐诗,满满的思念与相思啊!

    若是说起那“归期”,此时此刻,我所能够想起的,或许就是那劳青峰的“归期”了?只是,当时,他只是说“马上回去”,那么,他是回到哪里去呢?他的目的地我都不甚了了,这“归期”,又从何说起呢?至于“共剪西窗烛”,人都凑不齐,又何从谈起呢?

    其实,劳青峰,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跟车回来的路上,他就很少说话。当时,我只是这样想,这几天,他忙得连停下来慢慢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再加上没能午休,因此,在车上闭目养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此刻想来,那闭目养神,也还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他是借此机会,想着某些心事吧?

    若真如此的话,他所想的“心事”,又是什么呢?

    说起来,我和他相识,从开头到现在,尚不足一个月,对他的了解,依然是极为有限的。而另一方面,我也没有跟他说过什么和花前月下连在一起的话儿吧?而他呢,也不曾向我表白过什么。如此说来,我和他,也只是普通的朋友。在某些时候,又像点合作伙伴?

    有些事情,说好了是心领神会、心照不宣;而换一个角度,很有可能就是,胡思乱想、自作多情。住处,他安排好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就是“待我不薄”了?于是,他匆匆离去,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如果真是有正事要办,确实也是无可厚非。

    或许,我只是觉得有点孤单寂寞,才想着跟他多聊几句。而那一通电话,打断了我的美梦,太煞风景了。我是一个闲人,他是一个大忙人,这就是现实所在了。他这种时候不忙,更待何时?

    此时不忙,以后,连忙的机会都没有了。

    每一种职业,每一个职场中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身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