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巾帼英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或许是这样吧,到了今天的这一步,他所能够指派的手下,依然是极为有限的了。于是,在内心深处,有意无意之中,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了他的心腹,他的得力干将,真心想为他办点事情。

    “哈哈哈哈……”只听他一阵怪笑,“恕罪?恕谁的罪?我还能恕谁的罪?寡人,寡人早就是朝不保夕之辈了,还能,还能对谁发号施令,还能恕谁的罪呢?赵,赵姑娘,你,你太抬举寡人了吧?”

    就在那电光石火的瞬间,我的心头,就像是被重锤猛力击了一下!紧接着,心坎上的的那五味瓶,打翻了一地:看来,这一次,是触碰到他内心的那个痛处了!是啊,原本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如今却沦为看人脸色、身不由己的阶下囚!如此巨大的反差, 多半不是常人所能够想象得到的。他的那怪笑声,是苦笑,是自嘲,是顾影自怜!其中所包含着的苦涩、无奈、羞愧、不甘、沉痛,就像千万只蚂蚁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啃啮着他的那颗心!

    只要,只要他良知未泯,就不会有些许的舒缓和减轻。甚至,也可以这样说,这种怪笑,甚至比哭泣更难受!然而,正所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世上,又哪来的后悔药呢?

    或许,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他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屈辱了。然而,对于出生,真的就有选择的余地吗?四十年前,他的登基,会不会有点勉为其难呢?他不堪重任,遂有此刻之辱?若是寻常百姓,也就没必要去想什么光复大计了?这么多年以来,又有谁能够洞悉他内心的苦涩与无奈呢?于是,面对着司马昭的试探,他选择了退缩隐忍与自轻自贱……

    只是,得知主上蒙尘受辱,作为他的臣民,我的心情,又能够好到哪里去呢?那种愤懑,就是压在我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

    “陛下,”我试着这样宽慰他,“本来,属下是不应该如此出言无状的。只是,先帝遗诏中有那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也就斗胆说出那些不甚得体的话语来。其中的冒犯之处,尚请见谅……”

    他双手捂面,久久不语。

    我就静静地凝视着他,看他有何表示。

    再过了好一阵子,他将自己的双手,缓缓地挪开了。

    他的神情,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再过了好一会儿,只听他这样说道:“赵姑娘,你,你也没做错什么,这冒犯、见谅、恕罪什么的,也就不要再提了。相反,像你这样如此赤胆忠心,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之辈,在我们的川蜀大地上,当不在少数!唉,当初,寡人如果能够及早发现、重用他们,也不至于就沦落到这宗庙毁灭的地步了。这些日子里,每一次子夜梦回,寡人都羞惭不已,深感无地自容。是啊,寡人如此不肖,实在是愧对先帝,愧对相父,愧对子龙将军,愧对巴山蜀水的黎民苍生……”

    这四个“愧对”,层级分明,条理分明,显然不是张口就来的。

    他的这一番思索和悔悟,也算是相当难得了吧?

    这样想着,我下意识地将自己的目光,停留在那张苍白黯淡的脸上。

    终于,我看到了,他的眼神里,似乎还飘散着某种难以觉察到的光亮。

    也就是说,那眼神里,似乎还包含着某种祈求、不甘与希冀。

    不错,尽管处境艰难,朝不保夕,他依然还是有着某种想法的。眼神,一向都是不会骗人的。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既然心未死,这尘世间的某些事情,也就自有值得一试之处。应该说,他在等着些什么,某个人,某些人,某些值得托付之人。这种不甘心,也使得他的眼神,闪现出一丝亮光来。

    四十年前,先主白帝城托孤,将兴复汉室的大业,放到了诸葛丞相的肩上。从此,后主称诸葛丞相为“相父”。然而,丞相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依然扶不起这位小名唤作“阿斗”的蜀汉后主。

    更让人无语的是,多年以后,后主似乎也要托付些什么了?作为一个阶下囚,他又将托付些什么呢?他的托付,意义何在呢?

    干戈止息,硝烟散去,我一个小女子,就算再不济,归隐田园,纺纱织布,难道就糊弄不了自己的那张嘴吗?既然是这样,又何必甘冒奇险,找到这儿来呢?这“没事找事”的背后,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嗯,当初子龙将军孤身救主,还不是为了“忠义”二字?诚然,身为女流之辈,我的那点三脚猫的功夫,无论如何,是无法跟先祖相提并论的。只是,作为蜀汉子民,若主上有所求,我就能袖手旁观,佯作不知吗?因此,如果不能置身事外,那么,我就应该站出来,给世人一点交代。哦,孟夫子有言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说来,只要是于国于民有益之事,即使是一介草民,也当尽力而为。因为,你所做的事情,往大里说,是为了“社稷”;往小里说,也就是为了你自己。

    是啊,人生恰如“白驹过隙”,如果只想着置身事外,如果只是碌碌无为,倒是要愧对那上苍了。

    沉吟片刻之后,我试着这样说道:“陛下,属下有一个想法。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