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按照目前的局势,扛着长枪四处寻敌,已然是不太现实了。好在短棒一向不在禁止之列,倒不如将其中的一头削尖,权作枪头。如果是近战夜战,以短棒为枪,再辅以此前防身用的短剑。这样一来,如果发挥得好的话,隐隐已有当年赵云将军的风采。

    思路已定,两人接着就训练起来了。

    到了第七天下午,为了检测训练效果,赵馨予右手持短棒,左手握短剑,与手持长刀的黎影儿对阵。

    由于是扮演魏基立这个假想敌,为了增强实战效果,黎影儿出招之时,也就格外凶狠。赵馨予明白对方的意思,抖擞起精神,奋力出战。战至三十回合,黎影儿一招横扫千军,长刀如巨蟒缠身,卷向对手腰间。赵馨予有意要试一下近几天所想出的妙招,也就不忙着后越闪避,而是棒尖一点,使出巧劲,止住了长刀的横削之势。与此同时,借势向前一跃,短剑一伸,指向了对方喉头。

    若是真正对战,这把短剑只要再向前伸出两三寸,对方的喉咙,立刻就会血溅当场。

    尽管只是演习,那一瞬间,黎影儿的脸上,也是闪过阵阵惊慌。

    赵馨予见状,连忙收住招数,向后退出几步。

    拭了一下脸上的汗珠,黎影儿微笑道:“赵姑娘进步神速,如此的胆识与武艺,可以出师了……”

    赵馨予淡淡一笑:“前面十余招,你有意相让,我,我是很清楚的……”

    接下来,姐妹俩再放慢速度,再次仔细拆解了一遍。

    拆解完毕之后,赵馨予这样说道:“这几天,咱姐妹俩齐心协力,在招数架势上,还是有点收获的。目前,单论招法,也只能先练到这一步了。至于功力方面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是需要此后日积月累的了。由此看来,这明面上的功夫,也就到此为止了?”

    黎影儿点了点头:“是啊,如果在此耽搁太久,以后,那破案缉凶的难度,只怕是越来越大。嗯,看来是先休息一夜,明早再定行止?”

    “嗯,在这几天里,在这里,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情况。嗯,今夜里,先冷静一下……”赵馨予回应着。

    做出决定之后,两人依然各自歇息去了。

    当天夜里,一想到再过几个时辰,就要离开这深山旧庵了,赵馨予倒是难以入眠了:这几天里,明面上,我们是在练武。不过,有时候,我也会闪过这样的念头:魏基立那家伙,或是那个不知名姓的师婆,就闯到这里来,那又如何呢? 这种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由此看来,如此“守株待兔”,还真是不能再指望的了。

    “可以出师了”?黎家妹子的这句话,似乎倒是暗藏玄机啊!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她的意思是,我的武艺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应付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征战搏杀了。

    然而,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对于破案缉凶这件事情来说,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可以整装待发、出发破案了。

    这样的一层意思,似乎更符合我的心意。

    现如今整装待发之际,我的心里,一直隐隐地觉得,总像缺少了些什么?除了前路漫漫、吉凶难定、胜负难料之外,还缺少某种仪式感吧?是啊,当年诸葛丞相出师北伐之前,也在朝堂之上,给后主上了一道《出师表》,给人以某种师出有名、堂堂正正的感觉。当然,也就此给后人留下了一道名垂千古的《出师表》。

    对于我来说,如今后主已然成了阶下囚,我就算再有心,那道“出师表”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过,另辟蹊径的可能性,多半还是会有的吧?

    嗯,当初先太师祖赵云赵将军单骑救主,所救下的那个男婴,也就是如今的蜀汉后主刘禅。而现如今,我奉这位已然沦为阶下囚的后主之命,所要做的这件事情,倒也是不那么容易做得到的。

    由此看来,赵云赵子龙将军,隐隐就像其中的一根红线。当然,子龙将军早已不在世间,作为后辈,我是无缘去聆听他的教诲了。

    在这儿,我们所耽搁的这几天时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那说得出口的理由,就是,打铁先得自身硬,因此,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要先练好功夫,才能多几分把握。

    然而,实际上,我总觉得,总像是少了一个什么环节?于是,就有点不踏实、不对劲?

    直到那一刻,黎家妹子说出了“出师”这个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想想也是,现如今,我们势单力薄,要想有所作为,还是极为艰难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胜算,着实不大。为此,找到一根支柱,那精神上的支柱,就很有必要!

    那么,此时此刻,这跟支柱,又在哪儿呢?

    以前,少不经事,总喜欢在心里指点江山。现如今,才真切地感受到,世事艰难,出行不易。

    这几天里,苦练功夫的时候,尽管很辛苦,挥汗如雨的。不过,心里却是很充实,也很踏实。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还可以把控。

    那么,那种心中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