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逃出生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此想来,这实际上也已经是某种公开的秘密了。对此,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一下呢?

    如今,最值得庆幸的,似乎就是,我和黎影儿重获自由了。至少,我们不必再去看夏侯将军和庞晓霞的脸色了。此外,也没必要去看魏基立卑躬屈膝的嘴脸了。

    只是,要想把魏基立捉拿归案,又会是在什么时候呢?

    还有,那位吕凤仪吕姑娘,此时此刻,又在忙些什么呢?在得以逍遥法外之余,她是不是也在笑话我们,觉得我们过于稚嫩了?

    按说,既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是应该回去复命了。

    不巧的是,那夏侯衡一行,也是要北返的。

    这样一来,再次狭路相逢,又将如何呢?他们一伙人,可谓是人多势众,无论如何,我方都是不能力拼的。如果不是即刻北返,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又该做点什么呢?

    仔细想来,当初,刚从后主那儿受命归来,一路上,我还是抱着某种幻想,总觉得只要肯付出,就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到了这一刻,我还会这样想吗?

    这看似简单的案件,牵扯到的各方的势力与利益,还是蛮多的。甚至,各方势力之间,目前也在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

    那么,这种平衡,会不会也有被打破的那一天呢?

    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我所要做的破案缉凶的事情,暂时是告一段落了,那么,接下来,如果还有类似的事情,我是不是只做一个冷眼旁观者呢?如果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那么,那些事情,如果魏基立、夏侯衡、庞晓霞也牵扯其中,我真的就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吗?

    有些事情,未必就是泾渭分明的吧?相反,而是千丝万缕、缠绕不清的。因此,就应该利用这短暂的平静,通盘考虑一下了。

    韩昭韩将军此前的那位心上人,遭到了夏侯衡和庞晓霞所下的毒手。因此,如果以后还能够见到韩昭,那么,这件事情,一定要让他知晓。至于那笔账该怎样算,到时再作商议。

    还有,严敏敏自寻短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魏基立倒行逆施、卖国求荣,因此,如果听凭魏基立继续逍遥法外,继续为非作歹,那么,这天底下,真的就没有天理了吗?

    对于作恶者的姑息,何尝不是对正义的践踏呢?

    那个蛊惑主上、祸国殃民的黄皓,就是连司马昭也容不下他,非要将他凌迟处死不可!这其中的原因,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黄皓祸乱蜀汉社稷,原本有利于曹魏一方挥师南下。然而,作为曹魏权臣,司马昭为什么依然不放过黄皓呢?

    由此可见,奸佞小人,是神人共愤的!

    或许,到头来,我也做不成什么事情,不过,对于这是非忠奸,心中还是要有一杆秤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含糊的。

    此时此刻,总算是逃出虎口了,那么,下一步,又将要往哪里去呢?

    当初,邓艾率数千精兵,以身犯险,行至摩天岭之时,一些士卒心存畏惧,不敢下行。邓艾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语激励手下,然后取毛毡裹住身子,滚下山去。众将士以此为榜样,或用毡衫裹身滚下,或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而下,就此全部度过了摩天岭。

    要说这摩天岭,我也见过。当时,是跟林大哥、魏基立一起去的。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就算是玄鹤,也是难以越过的。现如今,这种想法,在邓艾及其手下看法,注定是不值一哂的了。

    邓艾是我们的敌手,然而,如果撇开敌我关系不论,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是也值得我们所钦佩的吗?

    或许,有时候,一个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在没试过之前,就是连自己,也是说不清楚的吧?

    再如,就在那些值守士卒的眼皮底下,我们为何能够顺利逃脱呢?从我们一方来看,我们熟知水性,有逃出升天的强烈愿望。因此,做起事情来,才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那些士卒呢,作为征服者,他们有点飘了,甚至,警惕性也没那么高了。他们会觉得,反正也差不多了,该安闲一下了,该享受一下了,该稍稍放松一下了。

    是啊,一旦有这样的心思,又如何能够忠于职守呢?

    当然,这也许只是某个方面的原因。

    至于另外的一个原因,应该是这样的:

    真要把我们押解回去,那么,对于夏侯衡来说,随即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到时候,该把人交给谁呢?

    夏侯衡应该不属于刑部方面的人,在魏国的都城,如果他将“犯人”扣押太久,某些人肯定会不以为然了。他们会说,夏侯衡专权跋扈,越俎代庖。这样一来,夏侯衡一方,也会面临着不少压力。

    交由刑部方面,多半也就是,变相地交给了司马昭?

    是啊,司马氏集团权倾朝野,这种事情,自然也就有他们说了算。如此一来,夏侯衡就会觉得,自己不过是为人作嫁衣罢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要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