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攻心为上(2/3)
下,却又入情入理,令人难以驳斥。
是啊,说得再简单一点,对于曹魏宗室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种种猜忌、提防、忌恨之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如果没有司马氏,就无人可以独当一面,无人足以与诸葛亮相抗衡。权衡再三,也只能让司马氏出山了。
世上诚有”敌国破,良臣亡“的说法,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司马氏父子统帅三军,权倾一时,又岂是易与之辈?
于是,一旦时机成熟,司马氏父子就反客为主,先发制人,将原本属于曹氏的江山,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了!
司马氏的发迹,追本溯源,确实与诸葛亮密不可分!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双方有着惺惺相惜的一面。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习惯于从蜀汉的角度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要这样想,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由于受到角度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片面的。
此次,跟随宁王子出行,要说别的益处,或许,一时还说不准。不过,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趟,也是值得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宁王子的这番话,我的视野,总归是较为狭小的。
回到蜀魏争雄本身,以前,我总是习惯于这样想,这个司马懿,是不是太可恶了呢?他老是挡住蜀汉大军的前路,为曹魏效忠,图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司马氏父子,那该多好啊!
然而,此刻想来,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从曹魏一方的角度来说,他们所占据的土地,远比我们蜀汉多。而另一方面,有才智之人,自然也不会少。因此,不要把对手想得太简单了。在北定中原这件事情上,诸葛亮的内心,还是极为慎重的。
刚才,司马宁的那些话语,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首先,他的视角,还是颇为新颖的。
是啊,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北伐,魏国的君臣,还会如此倚仗、重视司马氏父子吗?从这个角度说,倒是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
于是,司马懿青云直上之后,在回忆起那些和诸葛亮北伐相关的往事,对于自己的死对头,司马懿倒是有点惺惺相惜了?
我们总习惯于说,知己难求。而从司马懿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对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难想象,当司马懿把这些情况想清楚之后,在内心深处,对于诸葛亮,他还是极为敬重、尊崇的。
多年以后,这种想法,也为司马宁所接受。
由此看来,司马宁这个人,确实也没那么简单的。
于是,司马宁也就用先祖的事迹、想法来激励自己?
因此,对于目前权倾一时的刘大将军,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也希望晋室皇族,看到潜在的威胁,从而重用他。
当然,这也是我目前的一点想法,还没有得到证实。
是啊,这位宁王子,也是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的:一旦他大权在握,自然就会想起,如何重整旗鼓,重整河山,重振晋室。到了那种时候,其先祖司马攸没能做到的事情,都将在他的手里,成为现实!
是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受一点冷落,吃一点苦头,也就不算什么了。反正,他也很清楚,越是重大的事情,就越是难办,就越是需要做出重大牺牲和努力!这一次北行,他算是迈出极为重要的一步了。
不过,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
不难想象,宁王子也在想着,如何拉拢我?
那么,到目前为止,宁王子的手下,会有哪些人呢?
说来惭愧,对于这些人,我尚是一无所知。
我也在想着,对于宁王子的底细,如何才能够知晓得更多一些。
是啊,从相识的那一天开始,宁王子就在不断地盘算,不断地策划了。而此次北行,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招棋。
在我面前,他会是诸葛亮的坏话吗?
不,不会的!
再怎么样,他都在想着,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
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怎么会轻易得罪我呢?
他所想的,自然就是,如何更好地取得我的信任?
在不得志的时候,他把自己想象成曹植。于是,他对曹植的那一篇《洛神赋》,情有独钟。甚至,我也被他感动了。
而这一刻,他又在为自己的先祖大唱赞歌了。其实,他的那些小心思,还是不难想象的。说得简单一点,他也在想着,如何拉我入伙?
是啊,能够将相府中的一个重要的门客拉到自己一边来,其意义,不容小觑啊!这个宁王子,这点心机,还是会有的。
那个词语,叫做将计就计:对于这位宁王子,我的头脑,可不能太简单了。他所想的,一直都是如何掌控、利用别人。而我呢,可不能听凭他摆布!这家伙,他的内心,隐藏
是啊,说得再简单一点,对于曹魏宗室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种种猜忌、提防、忌恨之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如果没有司马氏,就无人可以独当一面,无人足以与诸葛亮相抗衡。权衡再三,也只能让司马氏出山了。
世上诚有”敌国破,良臣亡“的说法,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司马氏父子统帅三军,权倾一时,又岂是易与之辈?
于是,一旦时机成熟,司马氏父子就反客为主,先发制人,将原本属于曹氏的江山,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了!
司马氏的发迹,追本溯源,确实与诸葛亮密不可分!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双方有着惺惺相惜的一面。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习惯于从蜀汉的角度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要这样想,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由于受到角度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片面的。
此次,跟随宁王子出行,要说别的益处,或许,一时还说不准。不过,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趟,也是值得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宁王子的这番话,我的视野,总归是较为狭小的。
回到蜀魏争雄本身,以前,我总是习惯于这样想,这个司马懿,是不是太可恶了呢?他老是挡住蜀汉大军的前路,为曹魏效忠,图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司马氏父子,那该多好啊!
然而,此刻想来,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从曹魏一方的角度来说,他们所占据的土地,远比我们蜀汉多。而另一方面,有才智之人,自然也不会少。因此,不要把对手想得太简单了。在北定中原这件事情上,诸葛亮的内心,还是极为慎重的。
刚才,司马宁的那些话语,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首先,他的视角,还是颇为新颖的。
是啊,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北伐,魏国的君臣,还会如此倚仗、重视司马氏父子吗?从这个角度说,倒是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
于是,司马懿青云直上之后,在回忆起那些和诸葛亮北伐相关的往事,对于自己的死对头,司马懿倒是有点惺惺相惜了?
我们总习惯于说,知己难求。而从司马懿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对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难想象,当司马懿把这些情况想清楚之后,在内心深处,对于诸葛亮,他还是极为敬重、尊崇的。
多年以后,这种想法,也为司马宁所接受。
由此看来,司马宁这个人,确实也没那么简单的。
于是,司马宁也就用先祖的事迹、想法来激励自己?
因此,对于目前权倾一时的刘大将军,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也希望晋室皇族,看到潜在的威胁,从而重用他。
当然,这也是我目前的一点想法,还没有得到证实。
是啊,这位宁王子,也是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的:一旦他大权在握,自然就会想起,如何重整旗鼓,重整河山,重振晋室。到了那种时候,其先祖司马攸没能做到的事情,都将在他的手里,成为现实!
是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受一点冷落,吃一点苦头,也就不算什么了。反正,他也很清楚,越是重大的事情,就越是难办,就越是需要做出重大牺牲和努力!这一次北行,他算是迈出极为重要的一步了。
不过,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
不难想象,宁王子也在想着,如何拉拢我?
那么,到目前为止,宁王子的手下,会有哪些人呢?
说来惭愧,对于这些人,我尚是一无所知。
我也在想着,对于宁王子的底细,如何才能够知晓得更多一些。
是啊,从相识的那一天开始,宁王子就在不断地盘算,不断地策划了。而此次北行,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招棋。
在我面前,他会是诸葛亮的坏话吗?
不,不会的!
再怎么样,他都在想着,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
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怎么会轻易得罪我呢?
他所想的,自然就是,如何更好地取得我的信任?
在不得志的时候,他把自己想象成曹植。于是,他对曹植的那一篇《洛神赋》,情有独钟。甚至,我也被他感动了。
而这一刻,他又在为自己的先祖大唱赞歌了。其实,他的那些小心思,还是不难想象的。说得简单一点,他也在想着,如何拉我入伙?
是啊,能够将相府中的一个重要的门客拉到自己一边来,其意义,不容小觑啊!这个宁王子,这点心机,还是会有的。
那个词语,叫做将计就计:对于这位宁王子,我的头脑,可不能太简单了。他所想的,一直都是如何掌控、利用别人。而我呢,可不能听凭他摆布!这家伙,他的内心,隐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