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貌合神离的敌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旗子。

    这,这是不是某种“扯起虎皮当大旗”呢?毕竟,对于这三个人来说,相对于大晋,东吴的时代,那就太遥远了。

    以前,说起江南士族,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多半还是王谢庾桓,最近这二三十年,随着刘大将军的崛起,那些门阀世族,也就渐渐地衰落了。而如今我所“寓居”的这乌衣巷,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

    只是,也还有一些士族,比如说,目前我所知晓的孙陆萧等族,真的就能够等闲视之吗?

    这样的一伙人,他们有想法,也在策划着些什么,而且,还有自己的部属,真的是不容小觑。如果不是“有幸”被囚禁于此,对于这一切,我多半也只能是一问三不知了。而且,对于那些南下的士族来说,他们也隐隐地意识到,此处是东吴故地,社稷宗庙之念,有别于江北。只是,他们多半不能够更深一步地察觉,对于一部分当地士族而言,他们的故土之思,甚至要从东吴时代算起。

    自然,我所知悉的,也只是冰山之一角。

    平时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有意无意之中,容易局限于山川河岳的变迁,只是,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别的且不说,这百年之间,大江以北的那片故土,就上演了多少改朝换代的一幕幕?

    淝水之战,我大晋以少胜多,使得前秦大军仓皇北返。此后,本朝的局势,主要是外患方面,就算不上是迫在眉睫了。这样一来,朝野内外,又已经是暗流涌动了。

    以前,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我的所知所觉,是极为有限的。

    最初的一点感触,就来自刘大将军在北伐上无功而返。对此,刘大将军难掩愤懑的一面,总觉得朝野内外有着某些掣肘因素。于是,对于新一轮的北伐,他就变得格外慎重起来。这种慎重,不光是军事方面的,也包含着对朝野内外局势的关注。

    此刻想来,刘大将军对我青眼有加,倒是经过一番深谋远虑的了。朝中文武大臣的动向,他还是较有把握的。只是,一些边缘人物,或是一些遗老遗少,也就有点琢磨不透了。因为,这一类的人物,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很少去说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想到了我。

    最初,我习惯于自称民女,主要就是考虑到,自己没有一官半职,充其量也就是毛遂之类的门客。说“门客”,就已经有点自高自大了,说是“食客”,倒是更为恰当一些吧?

    当然,刘大将军并不这样看,因为,他所看中的人,自会有某些过人之处吧?是啊,如果是自己不识人,岂不是尸位素餐了?

    于是,那一次,刘大将军吩咐我,到外面找点鸡肉菌。

    是啊,整天待在相府里,视野毕竟还是有限的。

    碰巧的是,我和青儿的这次外出,居然遇到了宁王子。

    机缘凑巧,还是风云际会?

    再去想这些,意义都不大了。

    重要的是,我和宁王子相遇了!

    大幕缓缓拉开之后,其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如今,在这乌衣巷里,可以将这一伙人再作一番条分缕析了吧?

    宁王子的地位,看似最高,只不过,更像是“孤家寡人”。因为,到目前为止,陆嘉、肖正涛,多半不会跟着他吧?当然,这儿是乌衣巷,不是宁王子的别墅。宁王子本身,是否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目前我也说不准。到头来,宁王子若真是一事无成,就只能怪自己平素里不懂得积攒力量了。想着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打天下,那是不现实的。

    到目前为止,较为稳定的一个组合,应该就是孙公子和陆嘉了。这两个家伙,步调较为一致,就是来游说,也是结伴而来的。

    至于肖正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倒是有点若即若离的样子。是啊,他是一个人前来的,回到大厅之后,说什么就凭他一张嘴,因为,没有别人在场。而且,只是“略尽人事”而已,又意味着什么呢?

    自己的游说能否奏效,他说不准。这样一来,“略尽人事”云云,也就是为自己找台阶下了?当然,他也可以这样说,你孙公子是这儿的主人,而且是跟着陆世兄一起去的,你们都败兴而归了,我萧某还能怎样呢?

    这样一来,确实没人能够指责他了。

    不过,更需要注意的是,肖正涛对于游说的结果,处之泰然,或者说是绝不萦怀,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孙陆二人尽管不成功,不过,态度似乎还是比较“认真”,至少,从不认为,自己的言词是可有可无的。不难想象,对于如何说服我,这两个人还是较为认真的,态度也是比较“诚恳”的。

    而萧正涛,则是迥然有别。

    也就是说,在内心深处,萧正涛另有一番考量?

    从表面上看,这乌衣巷是孙公子的地盘,他也只是一个客人,因此,目前这件事情能否收到成效,也不是自己需要在意的。

    然而,萧正涛真的跟孙公子是一路人吗?

    这,这才是我需要侧重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