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中平二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平二年,天下动荡,民生凋敝。

    春天,一场大疫席卷大地,百姓苦不堪言;

    二月,中常侍张让、赵忠进言,要求灵帝敛天下每亩田至十钱以修整宫室,各地州郡还需进贡珍贵木材和有文饰的石头,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

    四月,大风冰雹灾害连连,张牛角和褚飞燕的起义军,号称“黑山”,聚集百万之众,攻击黄河以北诸郡县,黑山贼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七月,三辅地区遭遇漫天螟蝗之灾;

    八月,汉廷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出击左宫伯玉于扶风美阳,却未能取胜。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这位未来的霸主,却选择了隐居。他远离了纷扰的朝堂,避开了一场场战乱,开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或许在深思熟虑,或许在韬光养晦。

    与此同时,士徽也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心想,如此动荡的时代,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他是否应该前往中原,去那里闯一闯,刷个脸熟?毕竟,中原之地,人才济济,若能结识几位贤士,甚至拐回来几位谋士,对于他未来的事业,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士徽站在家门口,目光远眺,落日的余晖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映出一抹金黄。他身着战甲,手持长剑,身姿挺拔,犹如一尊雕塑。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未来的战火与硝烟。

    \"徽儿,你在看什么?\"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是他的母亲,她的眼中充满了关切。

    士徽转过头,微微一笑,道:“母亲,我在看这夕阳,这太平的夕阳。我想,这样的日子不多了,我想去中原看看,不然,以后只怕是要挥军北上才能去中原了。”

    母亲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徽儿,你长大了,你有你的责任和使命,去吧,去中原看看。”

    士徽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拿定主意之后,士徽便来来到蔡琰身边问道。

    “昭姬,可愿回乡看看?”

    蔡琰惊讶地看着士徽,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将军,说笑否?” 蔡琰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颤抖。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既希望这是真的,又害怕这只是一场梦。

    士徽一脸认真地回答:“君子无戏言。”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是在告诉蔡琰,他会为她实现这个愿望。

    蔡琰微微低下头,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最终,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夫君既然已经拿定主意,妾身听从安排便是。”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感激与期待。在这个乱世之中,能有一个人为她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她来说,已是最大的安慰。

    “我这就去安排,我们会尽快启程。”

    为了即将到来的中原之行,士徽做了周密的准备。

    他知道此行的重要性,因此调来了黄忠作为护卫。黄忠依旧精神矍铄,武艺超群。

    在此次旅途中,他的身份乃是管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那挺拔的身姿和锐利的眼神,绝不是一个普通管家所能拥有的。

    跟随黄忠前来的,是五十名善射的弓箭手。他们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箭法精准,能在百步之外取人性命。他们的存在,无疑为这次旅行增添了一层坚实的保护。

    周泰则依旧担任护卫统领,他率领着五十名弩手和五十名刀盾兵。

    除了这些护卫,还有随行的车夫与仆人。

    这次中原之行,士徽带领的队伍共计两百人左右。这个队伍规模适中,既不过于庞大引人注目,也足够强大以确保安全。

    黄忠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士徽身边:“主公,可以出发了。”

    士徽微微点头,转身扶着蔡琰,一同踏上了马车。

    这辆马车与以往的两马车不同,它由四匹马拉动,稳定性与舒适性远非两轮马车可比。车厢宽敞,内部装饰考究,足以应对长途旅行的需求。

    在防护性能上,士徽也做了极大的提升。马车的外壁经过加固,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攻击。更为巧妙的是,士徽将自己秘密研究的新型床弩安装在了马车之上。这种床弩设计精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组装完毕,发挥出强大的火力。车上储备了大量的箭矢,以备不时之需。

    士徽和蔡琰坐定后,马车缓缓启动。车轮滚过地面,发出沉闷的声音。

    周泰和其他护卫们分布在马车四周,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他们知道,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这乱世之中,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

    黄忠则是登上马车坐在车夫身边。

    马车行驶在道路上,士徽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快速后退。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她看着士徽,轻声问道:“夫君,为何突然想去中原看看?”

    士徽微笑着,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深意:“我就不能是单纯的陪昭姬回去看看吗?”

    蔡琰微微一笑,她为士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