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宜昌绑架杀人案:真相背后的黑暗(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色匆匆地走了出来。

    很明显,这个年轻人的行为绝非正常,他显然是在对受害人进行事先的侦查。

    他不仅戴着压低帽檐的帽子,试图遮挡自己的面容,而且在路过监控时还下意识地把头偏向一边,刻意躲避着监控的拍摄。

    他那鬼鬼祟祟的样子,一看就不像是在做正经事,反而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仅有的几张模糊照片上看,这个年轻人骨瘦如柴,身形单薄,而宋某身材较为强壮。

    单从这一点判断,想要成功控制住宋某,参与犯罪的肯定不止这一个年轻人。

    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团伙,其复杂程度远超警方最初的设想。

    那辆白色的面包车就那样一直静静地停在路边,仿佛一个耐心等待猎物的猎手,默默蛰伏着。

    它纹丝不动,直到宋某买完菜回家的那一刻,才如同苏醒的猛兽一般跟了进去。

    种种迹象都无比清晰地表明,这辆车与这起离奇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重大关联。

    在对这些线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后,目标逐渐明确,警方果断决定以车找人,期望能通过车辆的线索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然而,令人倍感沮丧和失望的是,经过进一步的核实和调查,监控中捕获的那个看似关键的车牌竟然是伪造的假车牌。

    这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重要线索,就此被迫无奈地中断,案件的侦破工作瞬间陷入了僵局。

    此时,时间在令人揪心的煎熬中悄然流逝,宋某已经被绑架将近两天之久。

    在这漫长而又煎熬的时间里,可老王却从未接到哪怕一个来自绑匪的电话。

    这一异常的情况让老王感到困惑不已,满心焦虑的他急切地表示,自己愿意倾尽全力支付赎金,只求能够换回妻子的平安归来。

    可令人费解的是,绑匪为何迟迟不与他联系?

    如果绑匪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钱,那宋某的处境无疑就极其危险了。

    从那个提前对宋某进行侦查的鬼祟小伙子来看,这显然不是一起临时起意的随机犯罪,而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有计划的行动。

    那么,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与宋某相识的熟人,只有熟人作案才会如此熟悉宋某的日常行踪,并且精心布局,避开了众多可能暴露自己的风险。

    基于这样合理且具有洞察力的推测,警方毫不犹豫地立即对宋某的复杂社会关系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

    在紧张忙碌的排查过程中,不久,一名姓彭的男子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从而进入了警方的密切视线。

    彭某和宋某的丈夫有着较为亲近的亲戚关系。

    几年前,他们因生意上的资金周转困难,向宋某借了数额高达 97 万的巨款。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后续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他们一直无法如期偿还这笔巨额债务。

    为此,宋某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还曾亲自前往彭某家讨债,双方当时的气氛颇为紧张。

    但经过警方初步细致的调查,并未发现彭某在这段时间内有明显的异常行为或活动轨迹。

    而且考虑到两人之间存在的亲戚关系,调查人员在权衡利弊之后,暂时放弃了对他的重点怀疑,将调查的重心转向其他可能的方向。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对宋某其他社会关系人的调查也同样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其他社会关系人也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嫌疑,案件的侦破工作再次陷入了僵局。

    无奈之下,面对之前调查方向所遭遇的困境,警方不得不果断地调整思路和调查方向,将关注的重点重新聚焦在寻找犯罪现场出现的那辆神秘白色汽车上。

    警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展开了地毯式的全面排查。

    他们不辞辛劳地走访各个可能的地点,询问众多相关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

    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努力之后,警方终于幸运地获得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原来,这辆车在作案的前两天曾经路过一个宁静的村子。

    当时,从车上下来了三名年轻男子,他们毫无顾忌地在附近的池塘边欢快地游泳。

    这一发现让警方的精神为之一振,由此推断,嫌疑人很可能就是这三个行为略显可疑的年轻人。

    由于当时的目击者未能清楚地记下这几个人的具体逃跑方向,这给警方的追踪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警方没有丝毫退缩,迅速做出决策,兵分两路,一路朝着南昌方向全力追查,另一路则朝着荆门方向展开追踪。

    不久,在南昌的追踪行动中有了重大且令人振奋的发现。

    监控画面清晰地显示,在案发后,该车竟然曾出现在南昌的国道上。

    虽然狡猾的犯罪分子更换了车牌,试图以此来迷惑警方的视线,但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素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