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研究生郑涵,观念之争,李爱国的方案(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李爱国面对罗里吧嗦的郑涵,只说了一句话。

    “前进型蒸汽火车头劲儿太小了。”

    刚才还一脸自信的郑涵,此时嘴巴张了张,嗓子里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前进型蒸汽火车的许多技术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特别是锅炉采用了无燃烧室的全电焊结构,将火车的服役年份大大延长,保养周期也大大缩短。

    但是也带来了弊端,那就是跟同级别的火车头相比,马力要低上不少。

    李爱国将书本子合上,递给郑涵:“我们火车司机都知道,要想马儿死得快,就拿它去拉大车。

    要想马儿长得好,就得大马拉小车。”

    “可是蒸汽机的马力是经过计算的,完全满足需求。”

    “你们计算过超载吗?计算过马力衰减吗?计算过火车磨损吗?”李爱国将报纸叠好放在桌子上。

    这玩意能够糊墙,可是好东西,不能当做垃圾丢掉。

    李爱国站起身,说道:“咱们现在改造火车头的目的,是让火车头尽量少出故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增强动力。

    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将会提升百分之十的动力。”

    郑涵瞳孔猛地收缩,他没有想到,李爱国竟然懂得这些知识。

    李爱国接着说道:“滑动轴承的承载力确实更高,但是安装要求精度高,安装和维护都比较麻烦。

    负责安装的是工人,工人的技术有高有低,要避免故障发生,就得让工人没有犯错的机会!”

    这番话一出,郑涵再也说不出来一句话了。

    他没想到自己信奉的老毛子的理论,在这个火车司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实验室内一片寂静,那些研究员们不知何时已经围了过来。

    他们常年研究机车,有很多还在莫斯科专门进修过,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前进蒸汽火车头了。

    但是,李爱国仅仅用一个滚动轴承就打翻了他们的认知。

    关键是.李爱国的考虑无论从理论上、技术上,还是实践上,都完全没有问题。

    他仅仅是一个工人啊!

    郑涵忍不住吞咽口水,怯生生的说道:“李司机,你怎么知道能够提升百分之十的动力?”

    “计算出来的呗。”李爱国朝他们摆摆手说道:“行了,咱们的工作量很大,还有很多缺陷需要改进,都赶紧回去工作吧。”

    说完,他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报纸抖了抖,继续看了起来。

    在头版头条,有硕大的黑色繁体字标题,【光辉的成就伟大胜利——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矿基本建成。】

    玉门油矿这么快就建成了.看来去年西北之行提出的建议已经开花结果了。

    虽然报纸上不可能出现自己的名字,李爱国还是心情大好。

    有了玉门油矿的产油,国内能源紧张的状况将得到大大的缓解。

    李爱国端起搪瓷缸子喝口茶,啧啧,还是大片茶叶,这待遇针不戳。

    跟李爱国的悠闲不同,此时实验室里一片忙乱。

    郑涵虽然从理论上没有办法反驳李爱国的说法,还是觉得有点不敢相信。

    他无法接受被一个中专生超越的事实。

    有研究员提议:“既然李副组长表示使用滚动轴承可以提高机车百分之十的动力,那咱们计算一遍,要是结果相符的话,那就说明李副组长的建议靠谱。”

    郑涵也来了精神:“这是个好办法。”

    十几个研究员跟郑涵一起,将所有的数据计算了一遍。

    一时间,实验室里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响声不断。

    啪嗒!

    半个小时后,最后一颗算盘珠子拨弄到位,郑涵一下子软摊在了椅子上。

    一个研究员问道:“郑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了?”

    “确实.是.百分之十”郑涵依然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但是算盘珠子是不会作假的。

    “你把所有情况都考虑了吗?”那些研究员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刚才十几个技术人员,并且最低学历也是本科生,职称最低也是七级工程师,算了足足半个小时。

    李爱国一个火车司机,只是随口说了一个数字.就命中了?

    郑涵没有回答他们,但是他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只见郑涵拿着图纸走到李爱国跟前。

    “李组长,滚动轴承的设计,你看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

    这就服软了?

    李爱国对于这种结果一点都不感觉到奇怪。

    因为他使用的方案是前进火车头最终改进方案。

    前进火车头是国内生产得最多的蒸汽火车头,同时也是改进次数最多的火车头。

    从原型车生产出来,总共经过了八次大的改造,小改造不计其数,最后才有了最终方案。

    最终方案经过这么多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