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这个英雄是不是搞错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都要气炸了。

    “这些混账东西啊,都什么时候了,还搞内斗,这些人是蠢货吗?”

    朱标闻言也叹气道:“难道每个王朝的末路都是如此吗?昔年的元朝是如此,那建奴所建立的清朝也是如此。我大明...唉!”

    朱元璋道:“老子真恨不得能亲自去到那个时代砍死他们!”

    崇祯时代。

    崇祯都要气炸了!他委以重任,报以希望的洪承畴,居然是满清夺取天下的第一大汉人功臣!

    “洪承畴!洪承畴!来人啊,去把洪承畴给朕抓回来,凌迟处死!”

    温体仁等大臣赶忙道:“陛下,息怒,不可轻举妄动啊,那洪承畴,吴三桂,如今都在辽东,手握重兵,稍有异动,只怕大明危矣。”

    崇祯听后,顿感一阵无力,道:“那怎么办?不杀他们,他们要投降,杀他们,他们又要反!”

    温体仁道:“陛下,不如下一道圣旨,先稳住他们,然后,然后联系张献忠手下的李定国,李自成手下的李过,李来亨等人,给予重用,到时候便不怕他们投敌了!”

    “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大明都没了,他们怎么还在搞内斗!简直气死朕了!温体仁,那李定国是谁?”

    温体仁道:“陛下,那李定国和孙可望都是张献忠的养子,如今他们都受了诏安,暂时驻扎在谷城。”

    崇祯道:“那立即传旨,让李定国,李过,李来亨入京,朕要重用他。”

    ...

    辽东,吴三桂本来已经被拿下了,但这会儿洪承畴又给他放了。

    两个人相视苦笑,尼玛,这是难兄难弟啊!

    ...

    秦朝,秦始皇脸色很不好看,显然他也是看得恼火。

    “难道我大秦的最后也是如此吗?”

    汉朝,刘邦:“萧何,张良,你们说朕的大汉最后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汉武帝:“这些人简直太混账了!”

    ...

    【1655年,因为郑成功所部和永历朝廷相距甚远,永历帝特许其可以设置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武官可封一品,文官可封六部主事。

    郑成功每次封官,都会邀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旁观,以示尊重朝廷礼制。

    此前,漳州协守刘国轩投降郑成功,引郑成功入漳州,收服漳州总镇张世耀及以下所有官员和兵马,势力大增,依旧如同之前一样,在和清军的战斗之中互有胜败。

    1658年,郑成功统领水陆军十七万北上,同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张煌言会师,准备大举北伐 ,然而不幸遇到飓风,损失惨重,只得撤回。】

    ...

    “什么,张煌言是谁?竟然和岳飞于谦并称,赶紧给朕去招来,朕要重用!”

    崇祯帝很是激动。

    虽然天幕已经说明了明朝必定灭亡,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凡是天幕提到的人,那都必须找来!

    ...

    【要说这张煌言,也是南明一大扛鼎人才,只可惜,他和李定国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中间夹了个郑成功。

    若是这两人能联合起来,南明的情况,说不定会好很多!

    这张煌言乃是崇祯年间举人出身,骑射非常厉害,颇有那明末第一猛将卢象升的味道。

    那卢象升则是天启年进士出身,生得白净瘦弱,却天生神力,常用一把136斤的大刀练功,被农民义军称之为“卢阎王”。

    只可惜,这位文武双全的猛将,最终在崇祯的逼迫之下,孤军奋战,身中十数刀箭,力战清军而死!

    回到这次会师,声势也是十分浩大!

    但这一次,郑成功又把张煌言给坑了。

    张煌言建议大军先在崇明安营扎寨,这样可以进退自如,郑成功不听。

    于是,张煌言便率领将士驾驶小船,巧妙的破坏了清军的铁索横江和岸防炮,协助郑成功大军一举占领了瓜洲!

    而后,张煌言建议全力拿下镇江,并派人佯攻南京观音门,防备清军夹击。

    郑成功采纳建议,派张煌言向南京进军,并很快拿下了镇江。

    张煌言闻讯之后,建议郑成功先安抚夹江郡县,再从陆路进攻,直取南京。

    但郑成功没听,依旧从水路进,贻误了时间。

    张煌言在观音门附近等了两天都没看到郑成功大军到来,于是他只能分兵一路先行攻击芜湖,自己则在浦口等待大军。

    待大军抵达之后,张煌言便直扑芜湖而去。

    然而就在他一路凯歌,拿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正准备收复徽州。

    郑成功却顾虑南京城墙高耸,城防坚固,围而不攻,还信了城内守军等待一个月就投降的鬼话。

    等他反应过来后,开始强攻,但机会早已失去,清军援军很快抵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