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冉闵(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洪武年,胡惟庸,李善长被吓得三魂没了七魄。

    “陛下!”

    朱元璋摆摆手道:“本来咱也不打算说,既然天幕把你们曝光了,那就先把胡惟庸关进天牢,李善长你先留下吧。”

    “谢陛下!”李善长抹了一把汗水,稍微松了一口气。

    至于那胡惟庸,哭着喊着被锦衣卫给拖了下去。

    其他官员被吓得不轻,生怕天幕再曝光出来点未来的事情,那样岂不是要完犊子?

    ...

    凡是晋朝以后朝代的皇帝们,几乎秒懂了司马懿的意思。

    不过司马懿本人是没法看到了,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还是魏国的几个时代,司马懿早就因为天幕之前的曝光,已经被捕杀了。

    ...

    至于秦汉的皇帝们,多少是有点没太想明白,这司马懿和李善长有什么关系呢?

    ...

    【除了公爵,在洪武初年,朱元璋还封了28个侯爵,2个伯爵。

    其中12个侯爵被杀,1个伯爵被杀。

    在洪武中晚期,朱元璋陆续封了28个功臣,其中14个被杀,这些人几乎都是卷进了蓝玉案之中。

    两拨人加起来,总共29个,对了,再算上被朱棣杀掉的耿炳文,正好30个。

    那么34个开国功臣被杀30个的说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把所有被杀的功臣,全都张冠李戴,说成是开国功臣,34杀30,这不就是为了黑而不顾事实吗?

    另外,明初四大案,朱元璋前后杀了十来万人。

    说起来,的确看上去很多,但经过史学家研究,认为朱元璋其实是在借机清除前元那些腐败的官吏。

    朱元璋曾说过一句话,元以宽失天下。

    这句话,曾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吹捧元朝对百姓好,还真忽悠到了不少人。

    实际上,是因为元朝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天下,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是采用的包税制,只要能交税就行,至于那些地方的士绅官僚怎么做的,他们不管。

    所以,朱元璋的意思是元朝对那些官吏的管理太宽松了,那些官吏无下限的盘剥百姓。

    明初的很多地方官吏,都是从元朝过来的,早就过习惯了那种腐败的,肆无忌惮的生活。

    因此,有人说,要不是朱元璋大肆清理一番,或许明朝维持不了近300年的统治。

    仔细学习了那段历史之后,就会觉得。

    朱元璋杀人虽然很多,其中也的确有无辜因为牵连过大而遭殃的,但在这四大案的高级成员,几乎是有一个算一个,只有罪名搞错的,没有不该死的。

    曾经这些人也痛恨贪官污吏,痛恨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人,所以站起来反抗暴元,但是在得到功勋地位之后,却也很快成为了相同的人。

    当然,朱元璋严格要求官员是没错的,只不过有一点,让人诟病,那就是对自己的儿子却管的很松。

    他的二十几个儿子里面,除了少数几个不错,其他基本上都是百姓眼里的恶魔。

    要是按照对待官员的处理办法,这些人只怕个个都得被满门抄斩。

    虽然,朱元璋也痛恨这种行为,也严厉斥责,甚至亲自动手鞭打这些恶霸。

    但只要不砍头,回去了继续作恶呗。】

    ...

    “啊!这...”

    看到天幕如此说自己,朱元璋郁闷得满脸通红,却又无话可说,虽然现在他的很多儿子还小,还没开始作恶。

    一时间,他感觉自己好像有点没底气去斥责百官了。

    ...

    许多皇帝看到这里,也是开始思索起来,是不是要加大对儿子们的约束力度了。

    如果不好好管,万一也让天幕被曝光出去,那岂不是到时候脸上也很难看?

    到时候约束百官就没了底气。

    ...

    很快,天幕介绍蓝玉篇结束了。

    最后一个人开始了。

    【所以,蓝玉,是你们心中的英雄吗?

    好了,那接下来,开始介绍最后一个人,正史四大百人斩之一,武悼天王--冉闵!】

    ...

    “百人斩,呵呵,不知道这人又干了什么事情?”项羽摸了摸手中长枪。

    “冉闵!这也算是民族英雄吗?”唐太宗有些疑惑。

    ...

    【冉闵,又叫石闵,李闵,谥号武悼天王,也可以称魏平帝。

    他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子冉良的儿子。

    他出生在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大乱世--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东晋十六国时期。

    在此之前,司马家窃取曹魏基业,然后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晋朝。

    然而,这个晋朝,却是前有司马懿指着洛水放屁,接着又当街杀死皇帝,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俗语。

    以至于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