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两度沉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而,就在陈汤,甘延寿远征西域后,凯旋的路上,监察官司隶校尉却派人前去调查他们。

    原来,权倾一时的宦官中书令石显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同意,因此石显一直就有些不爽。

    再加上陈汤一直有些贪婪,这一次出征的缴获很多都没有上交。

    最后则是丞相,御史等人对他们矫诏出兵的事情也很不满。

    所以,才有了这次调查的事情。

    陈汤便上书说:“我们远征敌人,好不容易得胜归来,理应有人在路上欢迎犒劳我们,结果不但没有,反而还有人来调查我们,这是想要给郅支单于报仇吗?”

    于是,汉元帝又立马派出犒劳队伍在路上对甘延寿,陈汤和队伍进行犒劳。

    等他们回到京城之后。

    石显和匡衡认为陈汤等人擅自矫诏出兵,万幸是赢了而不是输了,要是还给他们封赏和爵位,那以后边关的将领们就会为了立功封赏,擅自挑动祸端,这个头是坚决不能开的。

    但汉元帝这人吧,虽然他爹曾说他过于亲近儒家,迂腐。不过,陈汤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还是很喜欢的。

    因此汉元帝本身是想要奖励陈汤等人的,只是大臣们大多都反对。

    当然,如果是单看陈汤矫诏远征这件事,自然是很大的功劳,因为自此之后,西域诸国安稳了百年以上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

    而匈奴方面仅剩的呼韩邪单于更加的畏惧大汉的权威,多次遣使表示要历代为大汉镇守北藩。

    大汉匈奴双方迎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昭君出塞。

    话说,这汉元帝还搞和亲那套干什么,可怜的王嫱,被称之为华夏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却要去拿草原上吃风沙。

    回到刚才,石显和匡衡的观点,当然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陈汤。很多时候,口子刚开的时候,问题不大,但是往后大概是会被越撕越大的。

    当然,朝廷里也是有人支持奖赏陈汤的,如西汉着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目录学鼻祖,和几百年后的宋武帝刘裕一个祖宗的宗正刘向就引经据典,为陈汤辩护。

    陈汤等人的出征,让大汉的威名远震昆仑之西,让呼韩邪又喜又怕,为大汉朝的和平稳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不应该为了小的过错而掩盖大功。

    他还拿以前的齐桓公,还有武帝时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做举例。

    比如那李广利,曾经白费了无数的钱财粮草,葬送掉了五万汉军精锐,交了许多钱才免死,但后来打败了大宛,汉武帝还是给他封侯。

    而陈汤远征郅支,用的几乎都是属国的军队,没有消耗大汉的钱粮,况且康居比大宛要强。

    所以陈汤的功劳比李广利大多了。

    大功没有奖赏,小错却被广泛宣扬,岂不让人痛惜。

    建议赶紧结束这件事,恢复他们的自由,免罪不究,赏赐有功勋的人。

    最后,汉元帝宣布特赦甘延寿和陈汤的罪过,并且按照汉宣帝时期安远侯郑吉的档次给两人封赏。

    但还是遭到石显,匡衡的抗议。

    于是最后,汉元帝降低了封赏的级别,甘延寿为义成侯,长水校尉,陈汤为关内侯,射声校尉,食邑从一千降低到三百户,赏赐黄金一百斤。】

    ...

    西汉,刘邦时空,刘邦皱眉道:“怎么说这孩子是乱我大汉者呢?朕看他这件事处理得也没什么问题啊。”

    ...

    汉景帝语气平淡的说道:“这陈汤能力是有的,功绩也是大的,但是这性格,看起来很有问题啊,又是矫诏,又是贪污的,怕是后面的结果不太好啊,丞相,你看呢?”

    周亚夫拱了拱手,很随意道:“陛下,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这样就行了。”

    汉景帝无语道:“你可真是,算了,你说得对!”

    ...

    汉武帝时期,这时候还是个不大角色的李广利当真是郁闷到了极点,又说自己未来的事情!

    自己这辈子,怕是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

    宋朝,赵匡胤摇了摇头道:“这也就是在汉朝了,要是汉朝那些皇帝知道后面千年的历史,这陈汤肯定这次就已经栽了!”

    赵普道:“陛下圣明,今非昔比,如今人心不古,这些事情,必须要防微杜渐。”

    ...

    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看了看身旁的杨贵妃,不由得露出了一抹别样的神色。

    “王嫱啊,华夏四大美女吗?不知道她的姿色和爱妃相比如何?”

    杨贵妃咯咯一笑,道:“陛下,臣妾不过空有一副皮囊,如何能与明妃的功绩相比呢。”

    李隆基道:“爱妃莫要妄自菲薄,你那兄长为朕分忧不少。只可惜,如今我大唐威震四海,万国臣服,不然你家要是有什么兄弟叔伯的,也能学那卫青霍去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