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山高水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高、水、长。

    话说本书作者始终对赵刚这四个孩子的名字有所怀疑,那绝对不是赵刚和冯楠给孩子取的。

    谁家生到两个孩子的时候就能预料到后面还会生两个?

    说第一个儿子出生叫赵山没问题。可是第二个儿子出生叫赵高就有问题了。

    以赵刚和冯楠两位的学识,不怕自家孩子会因为指鹿为马的典故而遭受异样的目光吗?

    “山高水长”,听起来倒是颇有些宁静致远的意境。可是你总不能放着前面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名字不取,等到老四出生再统一命名吧?

    万一给前三个孩子取了“山高水”,老四一时半会儿的生不出来了呢?

    所以这四个孩子的名字很不科学,一看就是文学作品,绝非真实姓名。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等四个孩子凑齐了以后又统一改的名字。

    书归正传。

    贾梗不知道自己帮过的四个孩子叫啥,他抢了战利品就骑走了。

    这样正好,不用再去百货大楼买自行车了。这让他想起来后世一个足球啤酒广告,啤酒什么牌子没记住,只记住广告词了:再来一个?一下两个。

    两个顽主当然不敢跟人家的司机兼警卫员叫板,互相搀扶着走了,警卫员却从四个孩子的口中得知了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他没有追上去抓捕那两个顽主的打算,那不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且这俩顽主已经被那个穿皮夹克的孩子揍得不轻了。

    不过警卫员也没敢立即开车离去,因为他知道冯教授还在百货大楼里购物呢。

    明天是赵参谋的生日,冯教授非常重视这个日子,要亲自给丈夫买一件生日礼物。

    冯教授就是冯楠。从前是燕大讲师,如今已经升为教授。

    冯楠给赵刚买了一支英雄牌钢笔。在这个时代,英雄钢笔就是身份和知识的象征,尤其是赵刚这样的儒将,在中山装上兜里插上一支英雄钢笔,比在腰间佩上一把勃朗宁更有气质。

    冯楠喜欢赵刚这种气质,从初见开始一直到现在,哪怕已经给他生了四个孩子,这种喜欢仍然强烈。

    其实冯楠更想给赵刚买几张唱片。她和赵刚都是音乐迷,尤其爱听钢琴曲。

    可是现在钢琴曲的唱片是真的不好买,可以说是一片难求。与之相对的,样板戏的唱片倒是大把。

    这么多年又是破四旧、又是拔毒草的,把跟西方沾边的东西都清理的差不多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种东西搁在家里很容易招致祸端,若是被人发现,扣上吸食资本主义大毒草的帽子就很难解释清楚。

    正所谓彼之仙药、我之毒草。君不见后世网文,不论作者怎么写,都避免不了有读者认为是毒草,更有读者常以试毒者自居。

    你说不毒不作数,我说它毒它就是毒,上哪讲理去?

    这不,听说周镇南副司令员前几天还把家里的旧唱片拿出来烧了,就连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都没留下,把他夫人陈仪君气的好几天没吃饭。

    柴可夫斯基那可是俄国作曲家,是老大哥阵营里的文艺工作者,他做出来的曲子怎么能是毒草呢?

    可是人家周副司令说了,说老大哥早就跟小兄弟翻脸了,专家都撤走了,拿了咱们的钱却不退还,这样的老大哥还是老大哥吗?整个一恶邻居。

    有时候冯楠一个人琢磨这些事儿,就会觉得很好笑。

    明明是老大哥,一度好到穿一条裤子,说翻脸就翻脸了,布拉吉都不能叫布拉吉了,只能叫连衣裙。

    还有,56年的时候伟大领袖刚说了文艺战线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面的人转眼间就把带有西方风格的文艺作品统统枪毙。

    你就说《卡农》,《致爱丽丝》这样的曲子,都是十九世纪或者十八世纪的西方作品。它反动吗?你找不出任何一个音符来证明它的反动,可就是不让播放、不让演奏、甚至不让听。

    现在能够公开演奏、制成音乐制品推广的钢琴曲,都是所谓的改编曲,比如《喜洋洋》、《喜丰年》、《歌唱咱的公社好》,嗯,这也能叫钢琴曲。

    可是你还别说,如果没有这些改编曲目撑着,钢琴这种乐器就得被砸烂扔进炉火里烧了。

    冯楠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多变,一会是雨、一会是风。

    就好比59年那天下午,校领导召集所有同志开会,会上无比真诚地要求每个同志都要为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提意见,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时领导要求的是当晚必须结稿,第二天上午递交。当晚冯楠也的确写好了意见书,可是赵刚却非得让她陪着去北戴河,她想晚一天去、把稿子交上去再去都不行。

    当时她还埋怨赵刚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来着,可是几天之后她才惊出了一身冷汗,幸亏那天她去了北戴河没交稿子,其余所有交了意见书的人,都被停职下放关牛棚了。

    这可是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