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要护住,还是放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繁复杂的世界,都是因为我们观察、思考、干涉而产生的相!

    所有的一切,本来就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是体之用!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见如来。

    我们见不到那个本体,就悟不了道。而要见本体,唯有向内修心。

    《西游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悟空也多次在路上说:“若师父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这也是为什么悟空不能背唐僧直接飞到西天取回真经的原因。

    去西天的过程,就是除心魔的过程。也是神秀时时勤拂拭的过程。

    心再乱,还得靠这颗心来修。而且,它还是一切神通的依赖。就算开悟了,还得靠这颗心来实证,所以,悟空又叫行者。就是说,悟也靠它,行也靠它。

    但要降伏它,很难!

    一开始,他能乱到大闹天宫,天不怕,地不怕。他好动,他善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

    他那根棒子,伸缩自如,能大能小,翻江倒海,又是定海神针。你道那是什么东西?那就男人的命根子。你管不住它,它就胡来。它为什么是藏在耳朵里?因为肾开窍于耳。写小说嘛,总不能说把它藏在裤裆里,每次要用的时候,从裤裆里把它掏出来吧?

    如来佛降伏他时,把他压在了五指山下,还必须再贴上一道符咒,上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又称: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箴言、嘛呢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其实无非就是降伏其心用的,常念此咒,能借菩萨愿力,众生同频共振,取得更好效果。

    孙悟空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后,还需要以紧箍咒加持,才能降伏, 一路助唐僧降妖伏魔。

    待心魔尽伏,紧箍自然失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想达到惠能祖师那样,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是很难的。想按神秀那样,按部就班,由渐悟到大彻大悟也是很难的。惠能其实也是有渐悟的过程的。

    六祖《坛经》,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这些都反复申明要向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

    佛是什么?佛就是一个亻再加一个弗字,就是对人的自我否定,知道我之不存在,就见到佛,见到真正的我了。

    李二狗虽然利用昆仑境在高维空间中穿梭,但是,他对高维空间并无感知。他只是被昆仑境从书的一页传送到另一页,或者只是在利用高维空间,在同一张纸上“跃迁”。

    现在,他只是在理论上知道了原理,但在实践上,并无突破。

    他不仅需要能量,他还需要突破业力的束缚,真正地复归本心。

    他问临渊:“若想复归本心,要如何消业?”

    临渊道:“本心既归,百业自消。有业无业,只在一念而已。”

    李二狗道:“可这一念难得呀!”

    临渊道:“世人不能复归本心,只为‘放不下’三字。有诸多欲念所困,不堪其扰,因此难见本心。我这里有莲池大师的《七笔勾》送你,或许可助你一二。”

    说完,临渊即将莲池大师的《七笔勾》传于李二狗: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漫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蓦然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李二狗一一对照下来,发现自己哪一条也不好勾。

    父母能忘记吗?老婆能抛弃吗?孩子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